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潮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1 22: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绣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粤绣历史悠久,唐代已有精美绣品问世,主要分广绣和潮绣两大艺术流派。潮绣,因图案严谨,色彩瑰丽,运用金线、银线、绒线结合绣制,垫凸而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因而在全国各绣中独树一帜。; m  I1 M" n- d% `# z
    潮绣历史悠久,源于何时,说法不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始于唐代。在唐代至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广州属于边疆地区未受到战乱的影响,刺绣与农业、手工业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宋代至明代粤绣的技艺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清朝乾隆年间,广州已设立绣行,广州和潮州等地也广设绣庄、绣坊,粤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乾隆年间,潮州西门外天地坛、布梳街以及开元寺附近,已有绣庄20多家,绣品输向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一带,占领南洋市场,特别是带有民间浓厚地方特色的厅堂,佛庙摆设的绣品更是供不应求。可见潮绣在清代已经大规模出口,对国外市场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19世纪英国艺术家波西尔所著《中国美术》中写道:“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于此技术尤为专长……”潮绣多输入欧洲,可见当时中国潮绣欧洲也影响颇大。
/ e0 M7 f+ v0 C1 r: J# \+ _清末潮绣作品《苏武牧羊》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赛会上获过大奖。当时,潮州城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祝贺,绣工被誉为“绣花状元”。潮州绣品曾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展出并获奖的计有:大幅刺绣挂屏《苏武牧羊》、《丹凤朝阳》、《郭子仪拜寿》、《狮子头》等。这些参展的潮绣品,全由24名男绣工通力合作刺绣,这24名绣工被誉为“刺绣状元”。
# C" ?6 Y4 C9 R( t" v, r0 P2 ]! N( n4 o" |( i* p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5 P; J7 M* p/ V$ l  \
潮绣题材内容和图案纹样独具特色。它受潮州木雕、潮州戏曲、浮洋泥塑、民间壁画、金漆画、潮彩等民间工艺所影响,互相渗透,融会贯通。潮绣的设计稿,线描是常用的一种技法,用线去表现形象,刻画出各种不同物象的质感。既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它以高度概括的凝练线条,生动地勾画出各种物体。人物强调情势,花鸟则强调动态。它在未经着色绣制之前,已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清代彩眉白描图稿,便是很好的见证。在白描稿的大轮廓中,加以铺垫(垫棉、垫钉)再以刺绣技艺表现物象。不少绣工还是能画善绣者,故他们不仅仅只是绣匠,而是刺绣艺术家。这也就赋予潮绣强烈的民间艺术特征,形成了丰满浮突,有起伏而多变化,有条理而不紊乱,色彩富丽,组织细密,丰富多彩的总体风格,给人以高贵典雅、富丽吉祥、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7 F  q% q9 m5 f/ q" g    潮绣的题材极为广泛,除人物、龙凤、花鸟、动物、器皿、博古之外,经常配以海产鱼虾以及南国花果的佛手、菠萝、林檎等瓜果一类题材,甚有特色。高明的绣工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整理加工、提炼取舍,变为装饰性纹样。在潮绣的设计稿中,线描是常用的一种技法,用线去表现形象,刻画出各种不同物象的质感,既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它以高度概括的凝炼线条,生动地勾画出各种物体,人物则强调情势,花鸟则强调动态。
% h% P& g. Z0 a* A' m: y强调装饰性,是潮绣图案构成的基本要求,这是由潮绣的实用性决定的。作为厅堂内的潮绣饰品,必须同整个建筑物的木雕刻、金漆画相协调;作为戏剧服装的潮绣又必要同整个戏台场面相和谐。因此,饱满、均齐、瑰丽、生动,就是设计者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8 I$ A1 P3 w: e& Q: h
潮绣在纹样、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设计,既要求有变化,又要求统一。如此次在名·潮国际艺术馆“龙腾——中国传统潮绣珍品展”展出的《鸾凤梅》,绣品上梅的枝梢距离高低疏密,多样而有变化;大梅丫的穿插则集中而统一。而《麟呈玉书吉兆伊始》、《仿古五龙》等作品则出色地创造了许多补空纹样、团龙图案的云纹之类,既起了活跃生动效果,又填补了构图之空隙,使其饱满、绚丽、匀称,让人叹为观止。0 U, l  B' r( K' l! o7 v! c/ o
    潮绣钉金绣的技艺灵活多变,随表现物象的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有“铺”、“垫”、“钉”、“贴”、“缀”等五法。而它使用的原、辅材料与运用千变万化的工种技艺比其它绣种繁多,是另一个特色。潮绣常用的材料有金线、银线(仅金银线便有进口金银线、正金银线、冲金银线三种)、花线、各色绒线、纱线(用于点缀)、棉絮、纸钉、绸、缎等,使产品收到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的效果。每一针法均具独特制作效果,巧妙运用,绣物惟妙惟肖。- @2 H1 w" Y+ {- ?% V; y5 X6 }
    潮绣经常运用的基本工艺针法有:像形针、锦纹针、花型针、竹编针、松子针……等;还有辅助性针法,如旋针、勒针……等共达百余种。在工艺处理上,强调表现象形、质感、勒线。针法变化多样,针脚匀称整齐,针针见针脚。形状层次分明,纹理清晰,使物象活灵活现。尤其是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技法,即用金线作漩涡状钉绕成小于图钉盖园片,片片相叠盖,鳞之下端可翻动,真如鱼鳞,模样生动。这种立体针法是刺绣工艺中难度较高的技艺,在我国刺绣同行中,独树一帜。( R# S* R: L7 g4 D5 T3 \
    潮绣绣艺程序,以龙头为例,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川白描勾画出龙头的轮廓和结构;二是垫棉、垫各种形制的纸钉,突出了骨骼鬃须;三是在垫料的上面铺绣金线,目、眉、舌则绣上绒线;四是用包上各色丝绒的纸钉勾勒出线条结构。其中独特之处在于垫高绣,即在绣地上铺贴一些棉絮,多少按纹样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后绣上金丝绒线,使绣物有如浮雕,富立体感,这种绣法在四大名绣中绝无仅有。
5 O" G- S; T' U$ U% n6 |) y7 k    潮绣由于绣制材料的差异,可以区分出5个绣种。这同其他名绣比较,可说是它的另一超凡的艺术特色:
$ f3 V5 h5 _# |6 @/ a3 i9 X    1.钉金绣以其金碧辉煌、粗犷雄浑的凸浮雕效果为特征,也叫钉金银绣。以使用金银线为主(包括正金线和充金银线),色绒线为辅。绣制之始,用棉花或纸钉垫地,再施以“铺”、“垫”、“钉”、“贴”、“缀”等60多种不同针法技艺绣制而成。
/ p1 S% o4 S: B/ b) o$ E. W! p+ {    2.金绒混合绣,以金银线、绒线结合绣制,并在主要部分加以垫浮,尤其应用对比色强烈的色绒线刺绣,配以金线勾勒,达到色彩瑰丽而不俗气,绣制浮凸而产生浑厚质感。原潮州刺绣研究所丘思泽设计,翁舜娇、章雪桐等绣制的《吹箫引凤》挂屏,属于金绒混合绣的绣种。上述两种绣艺,为潮绣所独有,在中国刺绣艺苑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m& U3 H. U  t' v3 L; {: j
    3.绒绣,纯用各色丝绒线刺绣,在主要部份,也略加棉花或粗棉线薄垫,绣品细腻精美。9 V. F8 f, o) N" {2 o# Y% Q& z9 W8 r5 S
    4.线绣,用各色真丝或人造丝线用平面绣制,绣品晶莹瑰丽,有单面绣和双面绣两种。传统产品主要有披巾、枕套、帐眉等日常绣品,是民间织绣品,具有民族民间色彩。这类线绣与钉金、银绣、金绒混合绣完全不同:一是线绣是平面的,钉金绣则是半立体、浮凸的;二是线绣容易操作,是刺绣工艺的入门工种,所绣图案,更具装饰性和民间味道。广绣利用此一绣种,生产披巾,销往欧洲,年产值超过亿元。
1 n7 r* e% W0 m) Z1 Q2 h    5.洋金银线绣,顾名思义,使用进口的金银线绣制,同国产金银线相比,有着不同的品种和艺术效果,故称“洋金银线绣”。线细而秀,以平金盘地,钉缀各色丝绒线,绣艺分轻工、重工、满地花、散花之分。其钉金技法细致,色彩雅丽,绣艺精美。产品主要为短花衣,褂裙和仿古官服等。人们习惯称呼的“洋金银褂裙”即是运用进口金银线绣制的。
2 P2 Y& M! X! O0 j5 L    潮绣传统人物绣“黑面阔嘴”技艺是中国刺绣中独一无二的绣艺,也是潮绣技法中难度高的工种。难就难在画稿仅仅是画上轮廓线,刺绣者得凭借自身的艺术素养、造型能力和娴熟的刺绣技艺,在线内“铺棉、垫盖”,并在将脸部下半截折开刺绣,两边将腮、嘴拼合成阔嘴状。这项手艺,在清代多由男绣工所为。清末以来,潮绣的男工多数是“能画善绣”的艺人,他们对于刺绣脸部的眉、目、嘴、鼻以针当笔,有如画上去一样,熟能生巧。清末“刺绣状元”蔡戍子先生既是画师,又擅长绣艺,而且是潮州二弦的著名演奏家。再如解放初期的著名刺绣艺术家杜进茂,也是能画善绣的阔嘴人物绣的佼佼者。这类绣品工值极高。民国初期,名绣工每人每天工值1-2个“龙银”(即大洋)。潮州人具有“勤劳刻苦,精明灵巧”之本性,在高报酬的激励下,绣男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创造出前人所无的技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8 l" M! d8 u! M3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N; X* q3 S3 j( T- ~5 Y
2006年5月20日,潮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R/ A6 z* U4 i+ m) H9 ?. S其传承人有林智成、康惠芳等。
$ `8 F2 A6 k# \$ W, C% a( a, u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8:2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