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流烘燥法 $ W1 c5 u- P" O& U2 R& n
热风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对流烘燥法。热空气是载热体,向纱线传递热量,同时又是载湿体,带走纱线蒸发的水分。与纱线进行热湿交换后的热空气要循环回用,以节约能量。为防止热空气中含湿量过度增加,进而引起热空气湿球温度过高,烘燥势降低,影响热: Q6 P1 g6 {( h0 I) ~
量传递,一般在热空气循环回用过程中要排除部分热湿空气,并补充一些干燥空气,经混合、加热后投入使用。这种载热体与载湿体合二为一的烘燥形式显然不够合理,热湿空气的不断排除不仅带走水分,同时也带走了热量,引起能量损失。$ }8 G7 }( @- [( c
物质内水分从温度高、湿度高的部位向温度低、湿度低的部分移动。在降速烘燥阶段中,由于浆膜阻隔,热量不易向纱线内部传递,于是纱线的表面温度高,纱线的内部温度低,所形成的温度梯度指向纱线外部,与湿度梯度相反,对湿度梯度作用下水分由里向外的移动产生阻挡效果,影响水分向外迁移,从而烘燥速度低,降速烘燥过程延续时间较长,如图所示。这是对流烘燥法烘燥速度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 }4 u6 \( f( r7 A# [( F! G1 l5 Q
几种烘燥法纱线回潮率变化的对比2 w8 ~8 K' x. n
1—对流烘燥法 2—热传导烘燥法 3—对流与热传导相结合 Ⅰ—预热阶段 Ⅱ—恒速烘燥阶段( \6 r& F0 D* o
Ⅲ、Ⅲ′、Ⅲ″—降速烘燥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