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整、浆、穿] 烘燥方法对烘燥速度及能量消耗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9 09: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对流烘燥法 
' U8 |" h" k: C+ K9 N3 T  I热风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对流烘燥法。热空气是载热体,向纱线传递热量,同时又是载湿体,带走纱线蒸发的水分。与纱线进行热湿交换后的热空气要循环回用,以节约能量。为防止热空气中含湿量过度增加,进而引起热空气湿球温度过高,烘燥势降低,影响热
% J  d: @% ~+ U* f$ }' P2 h+ N量传递,一般在热空气循环回用过程中要排除部分热湿空气,并补充一些干燥空气,经混合、加热后投入使用。这种载热体与载湿体合二为一的烘燥形式显然不够合理,热湿空气的不断排除不仅带走水分,同时也带走了热量,引起能量损失。
! P% Z: j7 i; t# n3 \  }( b' u物质内水分从温度高、湿度高的部位向温度低、湿度低的部分移动。在降速烘燥阶段中,由于浆膜阻隔,热量不易向纱线内部传递,于是纱线的表面温度高,纱线的内部温度低,所形成的温度梯度指向纱线外部,与湿度梯度相反,对湿度梯度作用下水分由里向外的移动产生阻挡效果,影响水分向外迁移,从而烘燥速度低,降速烘燥过程延续时间较长,如图所示。这是对流烘燥法烘燥速度低的另一主要原因。0 Y5 d( X& _8 z) J2 j
几种烘燥法纱线回潮率变化的对比.jpg
几种烘燥法纱线回潮率变化的对比' u- W$ H) e) w
1—对流烘燥法 2—热传导烘燥法 3—对流与热传导相结合 Ⅰ—预热阶段 Ⅱ—恒速烘燥阶段" O; M- h/ ~- x
Ⅲ、Ⅲ′、Ⅲ″—降速烘燥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0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3 [+ c. p5 `$ P0 c! q& b* R. {2.热传导烘燥法 : h5 }2 V" q; d" k8 y
烘筒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热传导烘燥法。烘筒作为载热体,通过接触向纱线传递热量,而周围的空气是载湿体,带走浆纱蒸发的水分,载热体和载湿体分离是热传导烘燥法的优点之一。烘燥过程中水分蒸发,在烘筒表面形成积滞蒸汽层使烘燥势下降,影响水分汽化速度。因此,在烘筒外装排气罩,以高速气流作为载湿体迅速排走积滞蒸汽层,让干燥的空气补充到纱线表面,维持整个烘燥过程中较高的烘燥势。与对流方式相比,导热系数高是热传导方式的优点之二。在烘燥过程中,烘筒向纱线传递热量快,其烘燥速度比热风式明显提高。& Y. i1 R8 O1 v: F5 m
在降速烘燥阶段中,纱线靠近烘筒的一侧湿度大、温度高,于是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方向一致,促进纱线内的水分逆湿度梯度方向移动,有利于加快烘燥速度,缩短降速烘燥阶段。这是热传导烘燥法的优点之三。8 p0 |% d7 m+ A! A5 `4 S
热传导烘燥法在烘燥速度上明显优于对流烘燥法,上图中曲线1、2表明了两者降速烘燥时间的显著差异。在蒸汽消耗方面,前者的节能效果十分明显。0 _" ^( b, Q& @$ X% g% {- C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6:59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