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综合] 影响纤维集合体导热性的主要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6 2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环境温湿度 
  r$ S& D, g0 y3 g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纤维内部大分子的运动能力提高,因分子运动传递的热能也会增加。表11-4中的数据说明了几种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纤维内部的水分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对湿度越高,纤维内部的水分越多,测得的纤维导热系数越大,而且这个变化要比温度引起的变化大得多。- }: r& ?5 K) A% \/ p5 @8 g+ e
随回潮率的增加,纺织材料保温性能下降,冰凉感增加,导热系数上升,点燃温度上升,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热收缩率上升,抗熔孔能力有所改善。回潮率的变化对材料热学性质的影响是很大的。
; [6 K/ L, n, Q& O
几种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 j# s$ \, }, w
  
纤维
' T3 Q5 W) w* v. F

7 j0 |3 M* @* o" z2 u, [0 {# C+ c
导热系数λ[W/(m·℃)]

+ x# R% s+ d8 l0 M' v

3 [+ P4 V* q+ i8 l7 ^4 ^
0℃

8 q- l1 n9 R9 r7 X# y2 f9 Q2 T

( D6 Q3 V1 |( p% i; s1 ~
30℃
6 O$ x4 r' x& [9 _
: S* \: A% c0 F& O, U6 J* o+ j2 Q9 i* J
100℃
( u1 }* q2 p) r" G2 u# a% ]

& |' f% b$ g( }' }* y

2 r" l& V! L5 N5 g7 o
) Y# ^4 D  L/ E$ L3 g6 p9 E
0.058
5 N) w3 ^" S" j
; j$ k3 {2 [3 R1 g1 m
0.063
! x  \7 j& z: R$ s% W9 n

3 `" r: [7 {+ F) ?# J
0.069

: W! a* |& p) A' h
- r' l% w# r% N5 L
绵羊毛

8 S% F9 q  l& U# x: b
3 s2 H' e0 s5 R4 a
0.035

3 \" k+ h  N6 o1 D4 V, T

! F% ]6 k7 P: n6 c! U" c) B: I# C  H
0.049

1 w8 |5 B: U8 f( _
9 f1 B" W4 s: {; o
0.058
$ |) O) W' I- N( }; W8 S/ ~/ U

  v1 P5 M3 D$ p5 `, R
桑蚕丝

' f2 z. t4 `3 g- _) L. p
$ [3 G5 }/ z' Q  l& F
0.046

$ f7 R; S" p" D" e

8 b- g1 o$ \5 p; E5 p4 |/ Z
0.052

% W! B& O% c7 I5 t* T2 O8 B& c
, g- ]4 J2 b: F/ B# }
0.059

8 w2 V1 h9 |; P/ W) r7 ~" U* a
3 T& X: [& L6 l5 ?& |
亚麻

% W6 D) `4 l0 V  H, |8 I  M
; W) y9 h2 y) c0 i/ |9 i
0.046
* s: e2 J. T# O" ?; C9 t  G

6 A3 _6 c% e" `+ l+ r% @
0.053

4 p; |  ^9 Q- ^9 D! _5 E6 O
2 h; f. f" p+ Z! K
0.062

& w  p* X9 [0 O7 l% L  y" n

! @3 v/ W, x" c- E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R) y. c# e3 z6 W# {9 D纺织材料在吸湿和放湿过程中还有明显的热效应,即吸湿放热或放湿吸热。空气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上的极性亲水基团吸引而结合,使水分子的运动能量降低,所降低的能量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其值相当于水分子的凝结潜热。这种热效应可以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表示。
( t% \0 X; i9 I- Q(1)吸湿微分热:它是纤维在某一回潮率状态下,达到完全润湿时吸附1g水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J/g(水),且回潮率状态不同,吸湿微分热不同。实验表明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接近,为830~1256J/g。各种常见纤维吸湿微分热与回潮率关系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它们的曲线形状基本相同,这说明它们吸湿能力虽有差异,但吸湿过程和吸湿机理基本相同。4 ^% J4 F" c) U6 h7 D0 C$ P% l
几种常见纤维的吸湿微分热.jpg
几种常见纤维的吸湿微分热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2: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满腹经纶 于 2015-8-26 22:06 编辑
- p7 a* b4 Y' s  @& p. u. b; N+ T2 R$ h2 [5 b6 d
(2)吸湿积分热:它是1g干燥纤维在某一回潮率状态下,吸湿达到完全润湿时,所放出的总热量,单位为J/g(干燥纤维)。由于是到达完全润湿状态,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润湿热”。常见干燥纤维的吸湿积分热分别为:棉46.1、绵羊毛112.6、桑蚕丝69.1、苎麻46.5、黄麻83.3、亚麻54.4、黏胶纤维104.7、锦纶31.4、涤纶5.4、维纶35.2、醋酯纤维34.3、腈纶7.1,单位均为kJ/g,可以看出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差异很大,这说明它们的吸湿能力差异很大。纤维吸湿积分热与回潮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 b( U5 u3 ?3 t: @+ R4 P( U
几种常见纤维的吸湿积分热.jpg
几种常见纤维的吸湿积分热
在吸湿放热或放湿吸热发生时,纤维的导热系数也是波动的,要比较纤维间的导热系数,应在纤维达到吸湿平衡后进行测试。4 t3 M  h* }$ ^( p6 U8 m3 z
纤维的吸湿和热效应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吸湿达到平衡时,热的变化也达到平衡,而且纤维内部水分的扩散和热的传递都需要一个过程。纤维吸湿的热效应除了对纺、织、染整加工工艺构成影响外,在纺织材料储运过程中必须注意纤维的吸湿放热现象,注意保持通风、干燥,否则可能会使纤维吸湿发热而产生霉变,甚至引起自燃。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2 V" o& V6 c: I8 ~2.体积质量 
3 D4 q7 A1 S$ b) q* E9 d' M纤维集合体的导热系数λ与其体积质量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选取合理的纤维集合体体积质量是获得良好保暖性的保证。当纤维集合体的体积质量小于δk时,虽然集合体中保有较多的空气,但在风压的作用下对流传导较大,保暖性变差;当纤维集合体的体积质量大于δk时,纤维间良好的接触使得热传导能力提高,保暖性变差。实验表明,在没有气压差的条件下,纤维集合体的体积质量为0.03~0.06g/cm3,即达到δk时,导热系数最小,纤维集合体的保暖性能最好。因此,通过制造中空纤维、增加纤维卷曲,使纤维集合体能保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这已成为提高化学纤维保暖性的重要途径。
% ~( g9 o! c( E2 p0 C: y; X
纤维集合体的导热系数λ与其体积质量δ的关系.jpg
纤维集合体的导热系数λ与其体积质量δ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D: O9 P( w4 s; u" _. F9 }3.纤维的排列状态 , I: U# m1 M: O6 ?
集合体中纤维的排列状态影响着纤维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积越大,热传导能力越强;纤维间的平行排列程度会导致集合体热传导性能的各向异性,同时和热源的方向性关系也会影响集合体的导热性能,如纤维的轴向和热的传递方向一致,将使集合体的热传导能力明显上升。
5 r+ t) d2 [' t4 R; ]9 L4.纤维的形态 ; |' w2 f, U7 N  F# H% t  H
纤维的粗细、横截面形状、卷曲、中空等状态都会影响纤维集合体的导热系数。这些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形态导致纤维集合体中维持静止空气而使导热系数下降;二是形态导致纤维间接触面积减小而使导热系数下降;三是形态导致纤维集合体中直通孔隙的减少而使导热系数下降。
! C5 B/ i5 ]- {. V  v异形截面的纤维随着轮廓凹凸状况的变化,尤其是多沟槽化会使纤维集合体的导热系数下降;卷曲丰富的纤维有利于长时间维持纤维集合体的蓬松;在相同体积和密度条件下,细的纤维可以形成更少直通性的空间,维持更多的静止空气;中空纤维的空腔非常有利于保持静止空气,但单孔大中空的纤维抗压扁能力较差,使用效果不好,新型的多孔(如4孔、7孔等)中空纤维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 o0 l) U' z+ ]4 A5.其他 
( U! j$ Q) X+ u( {4 B2 }( o& [4 _( A在固体表面、固·气界面上一般均吸附气体分子以及很薄的气体稳定区,因此,在固体·气体界面上也有热阻,它们也影响热传导系数的数值。
8 r$ c/ q2 F) V' R! r% p( X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1-3 15:4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