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机具] 搓合技术:最早的纺纱技术(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2 08: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搓合技术的工具其实就人手,是最早的纺纱技术(方式)。
6 ^! \( |* u1 ]搓合主要是用于搓绳。是把准备加工的纤维,略加梳理排比,压紧于两指或两掌之间,向同方向搓转(也可于腿并用,置于腿上,以手掌搓转),利用搓转时产生的力偶,使纤维束扭转,互相抱合,形成单纱。接着把两股单纱并到一处,朝相反方向搓动,使之重合,形成股线。并合多股,便成为绳。; b% h+ U) `) N; r
“伏羲氏”是传说中的生活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物。据说我国的最早的绳索,就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候,由于渔猎生产的需要,而开始出现的。《文子·精诚篇》:“伏羲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寝绳”。《易·系辞》下:“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飞”,“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根据现有的材料看,这些传说都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 {. {- z; u" f. i5 g- T1974 年在山西大同以东六十公里的许家窑发现一处大约十万年以前的文化遗址,出土一千多个经过打制的石球,经考古学家研究,认为都是供当时的人持猎时“投石索”用的。根据对于近代的一些仍然停留在原始社会的民族的调查,可知"投石索卸的方法,都是用植物纤维或皮条编结的绳索和网兜用于抛掷石球,打击野兽的。我们看到这些石球,就不难推测当时人们可能已经具备了搓绳的能力。
* `- |' U7 d" M
1978 年第二次发掘浙江河姆渡六千多年前的居民遗址时,曾出土一些带芯的植物茎皮捻成的线和一段草绳,就是使用搓合方法制成的。草绳直径约1 厘米,由两股合成,纤维束均经撕分。最精细的为0 .5毫米。单股的捻向是s ,整体的捻向是Z 。可能是用右掌在右腿(或左掌)上,先向前搓两个单股,再向后退,合股而成的。0 Y6 U2 L8 p' _% w( K" r; h1 G
前者,说明了我国搓合技术开始萌发的时间,后者说明我国早期的搓合技术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就已经接近比较成熟的水平了。

6 g6 C" B8 X, w; b+ ~! T' G8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09: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内黄县,地处黄河古道,也是红枣之乡。秋天晒红枣用“簙”,就是用手工搓合的苘麻绳将高粱秆编制而成。那时的苘麻通常长在村庄周围的水塘边。村民利用水坑,就地沤麻,当然他们不懂得这就是脱胶,然后把麻纤维从麻秆剥落下来,用手工搓合的苘麻绳。在20世纪90年前基本都是这样。当然我当时也不知道,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留下了“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的诗句。
用苘麻绳和高粱秆编的晒红枣的簙.png
( n! Q5 L% W2 v7 q3 }/ T

, `) D3 t7 h- q8 V3 A7 |: V' M' Y# N! l7 Q8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5: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X+ Y9 G1 o$ f1 E上面讲了麻绳的搓合技术,都是要纺成细的纱线,就需要用到劈绩技术。  & j, z- B! w2 `; |+ g
劈绩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是劈分动作,是把经过椎击而松解的,或经过脱胶的纤维束,劈成尽可能细的条,以便进一步加工;二是绩接动作,是把已经劈分的一段段较细的纤维束并合和续接在一起。劈绩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十分普通的操作,但在纺纱技术的发展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把韧皮撕开撕细,并将其松散的纤维捻合在一起,才能使它变为细而长的纱线,供给织作之用。7 q! P% J+ ]. j  {
这两个动作形成了现在的两个词语“分析”和“成绩”。: O, _0 v- d8 I9 A
劈绩技术与“分析”的由来:http://www.cuzhiwang.com/thread-7956-1-1.html8 ?) e0 g0 j+ k
绩麻示意图和“成绩”的由来:http://www.cuzhiwang.com/thread-7955-1-1.html$ r% l$ j7 q4 [/ z. b2 ?8 x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4-30 17:4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