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着男装
% \; v# G6 L0 v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新唐书·五行志》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形象资料可见于唐代仕女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与周昉的《纨扇仕女图》等古代画迹之中。女子着男装,于秀美俏丽之中,别具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同时也说明,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他封建王朝。 虢国夫人游春图* W4 {9 G3 x% [( X; k# O
女子着男装者是不是虢国夫人的女保镖呢?有兴趣者可以考证一下。
+ x2 q6 g9 b! w& a+ R& F
4 t/ Y8 ]0 _4 c, D(四)胡服
6 Y! k& E7 p7 H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等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上自汉至唐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所以游牧民族服装对唐代臣民影响极大。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使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于是,胡服热像一阵狂风般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首都长安及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
# n, ]% i d) i7 K3 d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城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玄宗时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另有浑脱舞、柘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很大触动。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可以想象到的。: \" S3 P2 S4 |) D" I, A
浑脱帽是胡服中首服的主要形式。最初是游牧之家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去其骨肉,以皮充气,谓曰皮馄饨。至唐人服时,已用较厚的锦缎或乌羊毛制成,帽顶呈尖形,如“织成蕃帽虚顶尖”“红汗交流珠帽偏”等诗句,即写此帽。纵观唐代女子首服,在浑脱帽流行之前,曾经有一段改革的过程,初行幂,复行帷帽,再行胡帽。! N) p5 A4 t( _8 O
/ e1 v; F" s; r+ T4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