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袁州夏布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8 22: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州夏布的生产起于隋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经过世代袁州人民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袁州夏布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夏布质地“柔软润滑,平静如水,轻如罗绡”而闻名海内外。在古代粗麻布为奴隶、平民穿用,细麻布如同丝绸为高贵品种,供贵族使用。袁州夏布“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曾列为朝庭贡品,是一种纯手工的“绿色天然环保”土特产品,为“袁州三宝”之一,不但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还可出口创汇。袁州夏布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的纺织工艺具有许多显著的特征,为中国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T, R5 o; u5 b, Y) g
6 \9 h) C9 G2 M( U  J
历史渊源
% _+ s0 J$ f2 s2 n7 [* Z! Y  s宜春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历来以产优质苎麻著称。袁州夏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和中国苎麻的种植和加工一脉相承。
; @- I! W; _1 T6 Z《诗经》上说:“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中国就已用自然发酵方法加工麻料。唐宋以来,江西是全国重要的苎麻产地,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纺织品以麻、葛为主,夏布生产很发达。北宋《元丰九域志》特别提到袁州夏布为朝庭贡品。
. F. e! z3 ~1 S6 Z# h9 m) Z明代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苎麻)“无圭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清时期,苎麻的种植已遍及袁州各地农村。到民国时期,袁州夏布产量增多,质量精良,逐渐形成了夏布生产和贸易中心,产品远销国内外。后在现代机械织布技术的日益发展,袁州夏布逐渐走向低谷,但随着日韩等国对夏布的重新开发,麻混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日益走俏。袁州夏布生产再度兴盛。5 h6 o. V3 m; @$ O  l
袁州夏布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袁州区城区和三阳、柏木、下浦、洪塘、彬江等乡镇,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经过世代袁州人民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袁州夏布制作工艺日趋成熟,以夏布质地“柔软润滑、平静如水、轻如罗绡”而闻名海内外。袁州夏布“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曾被列为朝庭贡品,是一种纯手工的“绿色天然环保”土特产品,为“袁州三宝”之一。
8 b' `; l4 v* T* M0 \- x: ~( i, u6 D; `6 Q# n3 p0 t
工艺流程' k) L) d5 e) `# ?+ k
(1)割麻。袁州夏布要用的原料是麻皮和麻杆之间的一层薄薄的纤维。要每年收割3次,五月收的春麻质量最佳,可织精细嫩白夏布。七月收的夏麻质量次之,可织一般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质量最差,只能织粗夏布。
$ V3 }+ g1 Y, M4 ~) l$ R(2)剥麻。将剥下的麻皮浸泡到水中脱胶,洗去黏液,为刮麻做准备。1 q4 `6 j3 z" M/ B5 m; [
(3)刮麻。也叫打麻,就是清除纤维上的麻骨、麻壳和杂质,使其保持柔软、整齐。再把麻条晒干。2 B9 C$ K+ x$ k# e; E6 W
(4)绩纱。把宽宽的麻条撕成细细的麻线,再一根根连接起来。
7 j; T# @$ D" o(5)经纱。把卷曲的麻线拉直,力度要掌握好,不用力则拉不动,用力过度又容易断线。2 H6 f0 t7 s3 J, E- W
(6)浆纱。浆糊要新鲜、浓度适中,下手刷时要平稳,根根纱线上都要刷得内外均匀,不能松裂。
+ s, O5 [" G; F, g# c+ e8 |) F9 ](7)织布。有上机、织造两道工序,织时亢热、严寒都不宜。最后,经过漂洗及整形、印染等工序而制成产品。) h5 ^- \* g" B+ ]5 Z

: U+ h$ p6 S  s制品与相关作品
; |( C5 ]; z! V; i
' [. t# J& t3 @+ u夏布可作床上用品、衣垫、墙布、门窗、工艺品、工业用布。  @, K, n; k5 \% @-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1-2 03:1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