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原人所言的北方少数民族,素以游牧、狩猎为生,因此其服式要便于骑马奔跑并利于弯弓搭箭。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异常活跃,加之中原一带也出现诸王混战的局面,正好与北方民族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在同一时期,因而出现了在中国国土之内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 E$ a" }) h1 v9 e! m! M
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褶,观其服式,犹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不同于汉族习惯的右衽,腰间8 L7 _0 u9 U0 m& j& h
束革带,方便利落。随着南北方民族的深入接触,这种服式很快被汉族军队所采用。) t2 ~, T2 [1 p: d7 y" W, Z
当年,凡穿裤褶者,多以锦缎丝带裁为三尺一段,在裤管膝盖部位下紧紧系扎,以便行动,成为既符合汉族“广袖朱衣大口裤”特点,同时又便于行动的一种急装形式,谓之缚裤。
, Q$ W5 |( \& Z0 A. Q. Y$ K另有裲裆,《释名·释衣服》称:“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观其古代遗物中裲裆穿在俑身上的形象,其形式当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襻扣联结,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棉等区别,并可着于衣内或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 U' F6 x8 {2 f8 D4 u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相对偏多,朝代更替频繁,各小国领土你进我退,你攻我守。国换其君,城易其主,是为常事,使得错杂迁居之中,各民族服饰风格屡屡发生变化。
5 S4 ], b1 W b'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