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物] 近代中国纺织教育发展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5 1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的纺织教育事业,发展较早,但进度缓慢,并受政治、经济形势的制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纺织业勃兴,纺织教育亦趋上升。后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损失巨大。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略有起色,但社会动荡,亦无法安定。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才同纺织事业一样,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7 R7 U1 t8 J  b% B
- ]- I! x& {+ D( B9 ^) I5 K) _: f1 N
一、初创阶段( E3 r# H5 p; t! _+ j5 {
我国丝绸产品 ,历史悠久,驰誉世界,为出口重要物资,浙江产量约占全国1/3以上,但蚕病猖撅,缺乏科学养蚕方法。有识之士,明察发展斯业,必须教育领先。促织网。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呈准创办蚕学馆,于1898年3月开学,成为我国纺织教育事业的先驱。1912年史量才在苏州建立女子蚕业学校。这两所学校经过多年变化,遍历风霜,最后发展成为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和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以及一批蚕桑专科学校,成为培养丝绸及蚕桑专业人才的摇篮。) D* {; k& |3 n9 f

3 w- H4 a5 I, ?7 ]" \" d) s( r3 \% ^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进步缓慢,早期在技术上完全仰仗外国工程师和洋匠,使从业者痛感非自办纺织教育,就无从改变受制于人的落后局面。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的同时,即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甲午战争以后,他便有“以实业办教育相迭为用之思”,并指出:“无学堂则工艺无由以致精”,“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当时我国精通纺织机械的人才很少,大生各厂初期的机械安装、调试、工艺、维修全操之外人,洋匠趾高气扬。这种情况更使他下决心培养本国人才。1912年张謇在大生一厂附设纺织传习所,以后逐步扩大,并亲任校长16年。教员除日籍外,多数是留美学生,并逐步选拔毕业生留洋深造后回国替代外籍教师。早期教材袭用美国费城纺织学校原本,以后自编教材。1927年改为大学本科。1930年经教育部立案,定名为南通学院。在办学的40年间,有1750余名毕业生散布在国内外。
$ o( S! N' [' `
" k' x; |# }( ?( y# p! y晚清也有一批官办的纺织学校,但数量少且学制参差不齐,部分还受 兴 办 人 的进退而兴废。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设织布、纺纱局后,1903年在湖北工业中学设置了我国最早的染织学校,但4年后即随张之洞调迁而停办。京师高等实业学堂、夭津北洋大学、天津高等工业学堂均成立于晚清,以后设置纺织科系,培养专业人才。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简称苏工)和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杭工)也是官办的工业学校,纺织是重点的科系,两校在数十年中培养了大批人才。
" S, q! k( U  x8 ~0 l  Q; ^+ j( V+ Q. y( l
企业办班最早的有恒丰纱厂职员养成所,由聂云台于1909年亲自主持。初期开办8期,中间曾委托南通学院代办,1929年后又续办数期。
4 T3 {' w. {( a%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5 1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发展阶段
7 D4 E. R3 h1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纺织工业迅速发展,人才紧缺成为重要矛盾,各大系统都举办技术训练班或合组技术学校。这些专业训练班,虽然学制较短,但多数能满足当时技术人员短缺的需要。* _2 y- a/ L$ I5 z0 g
8 d& W% v$ d. s  a/ ?( e8 ~! k
1922年华新公司设天津棉业专门学校,培养棉业和纺织专业人才。促织网。1928年后申新和庆丰公司亦先后建立职员养成所。/ ]6 _  [0 t9 h
  }+ f/ ]6 ?: i7 r; q; {
作为私营企业技术队伍的后备,在专业学校学生无法满足之际,工务练习生是多数工厂广为采用的培养人才的形式。各厂招收相当于中学水平的青年进厂,跟随技术人员熟悉生产,并在机械操作中实践,以迅速提高;部分进入专业学校深造。这在近代中国的纺织技术人员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也有不少自学成才,成为工厂技术骨干或专家。这种形式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q$ |+ Q1 F' d7 B) E. p

# |: B9 R9 I2 e0 T% G抗日战争之前,南通学院、苏工、杭工等校均发展到全盛时期。1926年张学良在东北创建东北大学,并设纺织系。九一八事变后即撤入关内,部分并入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则并入南通学院。
, v. [% a3 X6 _, l
) }& n1 `$ w1 E" K  C1 k7 V8 W5 f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5 1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转折阶段
/ a, ?; G7 q8 ^8 E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我国纺织教育事业与其它各业一样,受到了重大摧残,各院校设置地都先后陷入战区,校舍、设备、图书资料均受到严重损失。各蚕桑学校都迁入农村上课或停办。城市各院校多数迁入内地。北平大学、北洋大学迁入陕西城固组成西北联合大学。
- a6 ?+ h1 a& D0 v( ^( K. [( r# h% ?( O
1937年刚建立的交通大学纺织系也迁渝复课。南通学院和苏工迁入上海租界复课。促织网。杭工一度由浙江大学代办,但在浙大内迁时,杭工因内迁经费无着,被迫将甲、乙班全部解散,抗战胜利后也一直未能复校。杭工建校共28年,据校友会统计,包括各科系、机械传习所及各种培训班,全部校友4000人之多。
0 v( t% j6 N- z& U" t8 J" v3 |$ t  E6 V
抗战时期内地成立的纺织学校,还有山西铭贤学院和中央 (乐山)技艺专科学校等。$ C+ I; ^. b: T

1 {% w7 T* X1 V. I  ?7 z上海租界一度成为抗战时期棉纺织业大发展的基地,纺织教育事业亦相应地有所进展 。苏工迁沪后发展成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申新公司创办了中国纺织染专科学校。诚孚公司也设立了诚孚纺织专科学校。染织业还筹建了文绮染织专科学校等。8 c9 L, ~8 v' r& ]& g, \0 h
7 N/ b! z+ B5 H: z7 j, G3 H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5 1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恢复阶段1 O, ~- H- s. q' M
抗战胜利后, 南通学院 、苏工、交大及北方的一些院校都陆续迁回原址复校。河北工学院于战时停办,1947年也复校。上海一度停办的诚孚、文绮两校也先后恢复。但当时局势混乱,教育经费紧缺,办学十分困难。
2 }8 @4 j. G1 o6 y- |& B3 d) D( O/ r8 U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成立后,于1946年设立技术人员训练班。训练班运用公司雄厚的师资力量及部分留用日籍专家,集中各厂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开办了原棉及各工序的技术训练班和研究班,并编制了成套的教材。训练班虽在1950年结束,但取得的成果颇大。
) X5 |, V9 C3 y2 e' ^! D8 Y
/ D  D7 G5 S) S* Q8 R# U抗战胜利后,各地纷纷建立一批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促织网。据1949年末的不完全统计,全国纺织高等院校(系)已有18所,在校学生1200余人。当时设有纺织系科的大专院校有:天津北洋大学、河北工学院、江苏南通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山西铭贤学院、西北工学院、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青岛分校、四川乐山技艺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敦义农工实验学院、武汉江汉工专等。专门的纺织院校有:上海私立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私立诚孚纺织专科学校、私立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及浒墅关蚕丝专科学校。
: \6 S# y8 i% L1 @! d6 _
# u- J2 N7 S  r中等纺织技术学校 (多数为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高工)’, 约有20余所,在校学生1500人左右。历史悠久、影响较广的有:杭州高工、济南高工、长沙高工、开封高工、武昌高工、常德高工、广东新会高工、兴宁高工、西北高工、雍兴高工、三原高工、甘肃秦安高工、兰州高工、临挑高工、石家庄高工、东北高工、成都高工等。此外各大纺织公司还根据生产需要,举办半工半读技训班和各种专业人员训练班。$ k/ M, f, q- I9 O
& b' }1 ?* k, |& J) x( y" {# V
在近代纺织工业发展中,涌现了一批热心纺织教育事业的人士,其中有朱仙舫、傅道伸、陈维稷、李升伯、邓着先、张方佐、徐缄三、稽慕陶、张朵山、任尚武、张汉文、周承佑、诸楚卿、郑辟疆、曹凤山等。他们或长期执教,或长期主持院校,或编撰教材,为培养大批学生和技术专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U7 `7 H6 O& D9 u% _! r. o, _
$ d" q, K  g  j6 i3 n
综观我国近代纺织教育的历程,艰难坎坷。浙江蚕学馆创办人林启倾向新政,戊戌政变失败后忧愤而逝。1902年浙江巡抚下令蚕学馆停办,改建李(鸿章)氏专祠,浙绅大哗,联名上奏。“上谕”命设试验场,以同一蚕种、同一蚁量由熟练蚕农与蚕学馆学生分屋饲养对比,如新法优则馆留,否则停办。结果新法远胜土法,停办之议遂解。
) {# e) Q. g) H& E5 v6 i  f7 `- y+ t" G/ L. j" d5 e
南通学院在大生纱厂经营困难时,亦随之陷入困境。+ @, Y/ a0 B; ?, c
+ h1 @0 C$ b, {7 Q; E! j4 h5 X7 }
抗战时内迁院校,设备图书无着,不少校舍亦只能借用寺庙 。! t* |3 o: n; H1 S. t+ Y1 i

3 v* x' P, U# O! v' d3 A抗战胜利后,纺织教育事业经各方努力,逐步发展,到1949年已具有一定规模,但系科设置仅纺织、染化、缫丝3种,系科之下不分专业。多数院校师资薄弱,经费拮据,设备简陋,教材单一。但一些有名望的院校则水平较高,采用较高的淘汰率优选和培养专门人才。
1 B% @- H3 R/ o
- d2 ]% b! e0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院系调整,并新建了一批院校,教育条件、图书设备、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 H& W* p- G! b$ N
- C" F# E9 d% j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5 1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纺织院校的演变、分合极为复杂。
3 P! X  X( ~& `* ?0 q1 h5 `4 S- V  E& a: c" ]& [
近代纺织院校的演变、分合2.jpg
, |# \! H, w0 y; J3 Q% ?: @3 i 近代纺织院校的演变、分合1.jpg
7 O! g9 s5 @5 k% q. q1 n* j8 G- Y" `5 @1 b- y0 ?* {- o9 l!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8 15:3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