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U; H* l' v1 C! C* J( }) T1 Z8 O, i李正光(1914-1996年),革命干部。原名博民。湖南平江人。1928年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弃学从戎,曾在六十二师当过士兵,见习军官,因不满国民党打内战,1933年夏脱离部队。
; L* F _+ n, _0 |9 |. W& f1934年李正光进入上海鸿新染织厂,任织布工场职员。1936年他加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联络工人,进行抗日救国宣传0动。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上海市抗日别动队战地服务组,投身抗日战争。1937年10月,离沪赴武汉,考入在武汉招生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1938年春转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r8 B x5 Y- ]& }% g7 F0 @
* B- r% B* r, |9 W d3 _% h4 E! b1939年1月,李正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抗大第五期毕业 ,分配到边区建设厅工矿科,负责接收抗大职工大队生产队留下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办起新华化学厂,并担任厂长。次年,被派往难民纺织厂,任厂建设处主任。边区兴起手工纺纱热潮后,工厂由保安县迁到安塞县,扩大了生产。促织网1941年夏,受命在延安建设毛纺织厂。工人自己动手挖窑洞,建厂房,除购买部分机器外,自行设计制造了人力织机及捻线机等,开始生产手线毯、绒线及粗毛呢等产品。该厂定名为纬华毛织厂,他任厂长。当时生产条件很差,纬华职工用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碎片锻造零件,利用当地的各种植物染料染毛,其产品在边区市场颇有名气,既繁荣了边区经济,也支援了前线的抗战。
" m% ^) f% |2 b! r$ s( j/ r, I A( R) d$ _1 a- m# [$ P
1945年10月,李随西北局干部队去东北,分配到西满军区后勤部,负责在后方建设纺织厂。他率人去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开源,将日本人遗留的2000纱锭和20台布机的成套设备,抢运至嫩江,建起嫩江纺织厂,生产各种纱布以供军需。1947年该厂移交给黑龙江省政府建设厅,他调往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纺织局。后绕道朝鲜进入辽南地区,发动瓦房店纺织厂工人,把该厂的一部分设备搬迁到佳木斯另设纺织厂。他任东北纺织工业局工务科科长时,鉴于当时北满纺织工业基础差、技术人员少,组织翻译了日文棉纺学和毛纺学等书,以解决技术书籍缺乏的困难。沈阳解放后,他负责接管沈阳各纺织厂,使大多数厂很快恢复生产。! q& g' N/ z, J1 b2 q" C
8 [7 N8 _: w2 w1950年李正光代表东北纺织工业局与上海苏中机器厂资方谈判,顺利达成协议。后该 厂迁往沈阳,成为公私合营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纺织机械厂。1952年李被任命为东北纺织工业局副局长。同年底调往纺织工业部工作,历任纺织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化学纤维工业局局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兼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董事长、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授予他荣誉职工称号。6 e# R: C! m1 N) {/ ^2 a' H! U
* E" a- z: n7 m! M/ W
李正光从事纺织工业 50余年,著有“旧事琐谈”一书。
0 J( t. {/ G7 ~% _
4 U: m' E* `8 `3 i' T/ b5 W%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