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百万、千万的保荐承销费,但是保荐项目却在证券发行上市当年玩起了业绩“大变脸”,证监会对这种“只荐不保”的行为“大打出手”,加大了对上市当年业绩下滑的惩罚力度,从而实现对发行主体以及中介机构的更强约束。+ w" g3 h: _" @% e
/ M. y) t5 t6 x, ^8 Q1月12日,证监会连发6条监管处罚,分别是针对中信证券、中德证券、万和证券,以及这3家券商的6名保荐代表人。而其原因就是3家券商及6名保荐代表人保荐的可转债项目,发行人在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发生了营业利润“腰斩”,甚至直接亏损的情况,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207号)(以下简称《保荐办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另外,本次也是因业绩“变脸”,在往年对保荐代表人出具监管措施的基础上,首次对保荐机构也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D% F. n+ v: W+ s
7 a& E* ~+ o9 K* H; j! Y* J1 X4 e' f证监会披露称,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发行人)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7 E/ a# W! ?* c7 L
; ?0 ?; V0 b7 \: ~
因此,证监会决定对中信证券采取警示函措施。同时证监会还对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毛宗玄、朱玮采取了监管谈话措施。 6 D/ t7 [( p/ k/ H+ c# K" v: b/ \% A8 D( G
恒逸石化公告显示,2022年7月恒逸石化公开发行了面值总额30亿元的可转债,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恒逸石化支付承销及保荐费用1377.36万元。2022年恒逸石化亏损10.80亿元。 5 I$ x4 R4 ?% N. K7 {, D4 C' C0 F8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