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物] 从纺织厂走出来的诗人:舒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8 1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纺织厂走出来的诗人:舒婷
       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诗歌节,演讲结束后,舒婷发现自己无法走出会场。热情的人们高呼着舒婷的名字,伸出无数只藤蔓般的手臂缠住她。后来谈到这件事时,舒婷感叹道:“那是诗歌的时代。”
; w3 @& r( q3 u6 [4 Y9 ]       1978年,还是厦门一家纺织厂普通工人的舒婷,在一本名叫《兰花圃》的诗刊上发表了一首诗。那是福州马尾区文化馆一本油印的刊物。在福建师范大学工作的文学评论家孙绍振看到这首诗之后激动不已,“我确信,一个新诗的时代终于来了”。
7 l0 N/ _- q  c! p8 g$ v2 W       舒婷的诗带有一种倾诉性,体现出对自我情感的深层内省,以一种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那些复杂的情感体验,并将之表达得细腻入微。就这样,在“感情的引领”下,从《双桅船》到《会唱歌的鸢尾花》,再到《始祖鸟》,舒婷的创作显得如此自然,似乎是从心灵的深处流淌而出。
/ e0 ?* s3 k3 L# q, |- T2 ~! v       朦胧诗,是文革后中国新文学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当代诗歌发展历程中最引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朦胧诗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无论是最初的备受攻击,还是后来的大受欢迎,舒婷都是最突出的一员。对于朦胧诗来说,舒婷有着审美典范的意义,其诗作体现了人本主义哲理、女性主义意识和理想主义精神的艺术融合,从而进入了中国诗歌的经典行列。: u- J5 P! P' r. g1 h5 ~' `8 L$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 T( M+ H$ I8 D       舒婷的诗集《双桅船》,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优秀诗集奖。舒婷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是突出的。著名评论家谢冕这样评价舒婷:“她是新诗潮最早的一位诗人,也是传统诗潮最后的一位诗人。她是沟,她更是桥,她体现诗的时代分野。把诗从外部世界的随意泛滥凝聚到人的情感风暴的核心,舒婷可能是一个开始。”
3 l8 c: @! \0 q2 e9 }" G      毫无疑问,朦胧诗是一个时代所放射出来的最为夺目的文学光芒。今天,在大学的现代汉语诗歌课堂上,舒婷和她的朦胧诗已经成为经典的代名词。; V) E& s9 u& _
       除了为大家所熟知的《致橡树》之外,她还写出了激发爱国之心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据说当年,当时舒婷在纺织车间工作做女,车间里机器轰鸣,外面下着雨,灵感来了,冲入雨中,写下此诗。

& i4 G' k2 u4 @5 {+ f7 k3 Z/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5-8 22:1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