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l6 {1 V8 {7 I5 U/ i# b
黑色的表现中,有綟、缜、缁和緅等四字。綟字是指黑黄色染成的布,缜是专指黑色的头发。缁字是属于形声字,与黑、乌、墨等字是通用的,专指和尚穿的黑衣或古代官员的朝服为缁衣。缁和緅字表达的黑色,根据 《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五入为緅,七入为缁。」的叙述,两字表达都是带红的深黑色。从经三次重复染色后得到的纁字基础,努力第五次染后,就可得到緅色,第七次可得到缁色。《考工记》对緅和缁字的五、七次的说明,是不充分的。羽毛的染色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使用颗粒状的矿物性颜料,另外是使用染料。因为矿物性颜料虽经研磨,颗粒仍较大,因此需要属于秫的谷物作为黏着剂协助固着,才有朱砂登场之处。但是到五次、七次以朱砂反复涂抹,其色相不可能变成黑色。要得到黑色,只有涂上如炭粉做成的黑色覆盖性颜料一途,中途改变使用黑色染料,只会将已涂上的朱砂溶解而已,根本无法得到黑色。当时写这句话的人,极可能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写成的,造成和实际的技术产生距离,让现代人看起来有点迷糊。 色彩由感官转换成符号语言的表达,有其方便性,也隐藏了变化因素。文字在时代转变中,显示出色彩之外的文化意涵。如纟部文字色彩表现,就是其具体显示其所对应的生活与思想。纟部的色彩表现是丰富的,也是重要的,目前通用的七色,就占有红、紫、绿三色,加上素色就有四字。其他的纟部常见字,如绯、绛、缥、绀等字,偶而也会超越了领域的隔阂,其普遍性的色彩表现单字。 缇、縓、缙、緅、緺等字,偶会出现于古文中,现今是几乎不用的。也有些字继续在消失中,如缟、缁等字。有的字已被转用,如绯字,常被使用闹绯闻的意思,已经少指色彩了。再如绘字,也变成具动词的「绘画」意思,绣字的遭遇也类似如此,已不见色彩的意涵。 在上述的文字色彩表达中,有些字是以黑中带红、青中带紫形容的,甚至说缥字是浅青色、缃字是浅黄色,而不直接以单字表达,于单字前加上浅、淡、薄、浓、老、死、枯、亮、暗、稀等之形容词,努力使所欲传达的色相更为正确。不仅显现出色彩精神层面表达的细致,也扩增了文学表现的空间。 0 T3 e& y3 s8 n5 v5 o4 e) R4 h* k5 E
以上文字来源于中国植物染料、植物染色研发人,非遗项目“传统染色”传承人国染馆-首席杂工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