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近代台湾纺织工业发展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7 1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省的纺织工业,1945年以前微不足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其纺织工业经过整顿建设,有所发展。
& p" @& `- h- g* m3 p, i( Y' m6 }( q
一、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
( w9 q, B2 U; E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滨 ,和 大 陆 相距不到 150公里,面积共35961. 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最大岛屿。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暖湿,降雨量大,水力资源丰富。山地约占全岛的2/3,林地占全岛一半,有丰盛的农产及矿产资源。
3 n6 G9 R# E# i/ w; b' B, \( i) |% u, ]& S
1622年澎湖及台湾为荷兰人窃占。 1661 年明末遗臣郑成功以闽南为根据地,率兵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人出境。1683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大陆移民增多,农业及商业贸易日趋兴盛,进出口有所发展。1858年清朝与英法缔结《天津条约》,先后将台湾的安平港、淡水、打狗(今高雄)、鸡笼(今基隆)辟为商埠,外国商品大量输入台湾,并从台湾获取廉价原料。1885年台湾设省,巡抚刘铭传加强海防,整顿吏治,开发土地,建设铁路、煤铁矿,办新式学堂,有所建树。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沦为殖民地。3 ^$ v# U/ c  w
$ j4 b3 S/ D" W) x
日本占据台湾初期,首先着重于基础事业的建立与扩充,整顿邮政电信业,修筑基隆港口,将原从基隆至新竹的铁路延至高雄,并发展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大为加强。其次是开展土地及林野调查。另外还改革币制,使与日本币制一致。促织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得远东商品市场的独占地位,台湾的企业投资飞速发展,工业产值翻了近两番。其中纺织工业(主要是黄麻业、缥丝业)增加15倍,机械业增加11倍。1931年以后,台湾逐步转入战时经济,发展与军需
3 A1 a& `% k4 f7 U) Q有关的各种工业。1935年设立的“台湾拓殖公司”是日本搜刮台湾资源,并向华南及南洋进行经济侵略的大本营。1938年起,日本在台湾大举发展军需工业,包括生产竺麻布、黄麻布等。太平洋战争时期,台湾成为日本军事南侵的基地,不仅彻底地搜刮榨取,而且强迫台湾人民参加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盟军的封锁及轰炸之下,台湾生产设备遭到破坏,物资供应缺乏,经济陷入严重困境。1 o3 R# D+ Y, j
( s& M( [( v- o2 O- W  m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台湾重入祖国怀抱。经过重建经济,整顿交通,发展工矿业,复兴农业,拓展国际贸易,台湾才从紊乱凋敝之中逐渐趋于繁荣。( l5 E5 y# d; }/ L( y
9 o. a* V( n# v5 e) ]' [8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7: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发展过程
" Y, Y6 u- B, ?6 _4 s台湾纺织工业原无基础。1937-1941年,台湾工业设备资金总计为4415亿日元,其中纺织工业设备资金36亿日元,仅占0.83%。在工业产值中,纺织工业1937年占1.4%,1942年占1.700。日本占领时期,台湾着重于工业原料的生产,以供日本本土加工。例如台湾的亚麻纤维业,系从日本北海道输入亚麻种子,在台湾种值,制成纤维后,输往日本制成麻织品。又如,日本在台湾致力于养蚕事业数十年,1914年设立制丝公司,但本省的生丝消费极少,绝大部分输往日本加工。
. n% W+ _2 p# a$ U" _1 K0 t1 V6 G% x4 J1 w5 J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为供应军需,开始扶植台湾纺织工业。如日本本土的吴羽纺织公司把纱锭2万枚、织机535台拆迁至台湾,1945年4月部分开工。此外则是小纺织厂、小针织厂进行零星生产,产品包括棉、毛、麻三项。
; _8 s; u9 @9 D; d5 G6 J' ]9 Q+ Q5 x& `# `* H, Z+ ]% @
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日本人经营的纺织厂为台湾省政府接收,在台湾工矿公司之下设立纺织分公司,主管接收及恢复生产事宜。: T( B7 q+ c5 O) e
6 O# Q' P, X- T/ a. I* _7 z
当时台湾纺织工业不仅规模小,而且遭受了战事毁损,开工不过 2-6成,有的工厂则无法生产,基础非常薄弱。. N! R- r0 R+ I5 K

9 t$ J9 p: S3 a$ X. a除由政府接管的公营纺织厂外,1947年后,民营纺织工业发展迅速,行业范围也较广,包括棉纺、毛纺、机织、制线、毛巾、内衣、渔网及绳索等。当时,从大陆拆迁设备到台湾建纺织厂的为数不少,有华南、大秦、雍兴、申新一厂、中纺等,并陆续开工生产。1950年后更有台北、台元、六合、彰化、台中、远东、新台湾等企业建立。光复初期,印染业只有小厂4家,后有所发展,坯布部分来自进口。# @* C8 t  r! }) T4 X3 v
3 r9 B3 {& C2 K0 Y9 _& s0 K
台湾原不产棉花,后经试种,每公顷收成曾经达 720公斤,但因受台风及虫害的影响甚大,产质量均不稳定。台湾所需棉花主要依靠进口。光复初期,台湾得到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扶植,每月进口棉花约4000包。! @2 f, e4 d8 P' I) r

* l! v) X. U* O& U' b! ?台湾的毛纺织业,由于自然环境限制,毛纺原料均赖进口。促织网。除公营毛纺厂有新竹厂外,民营有美丰厂,主要生产造纸毛毯。另有中本毛纺厂、台湾毛纺厂,系50年代建立,生产针织绒线,兼织呢绒。
" [# F0 ^! t4 T1 {6 x5 D2 S# V7 k. Y9 U% R6 o/ D! v
台湾的丝绸工业 ,由于气候适于栽桑养蚕,日本侵占时期即有一定的4丝基础,全省植桑约8万亩,年产茧约100吨,但波动甚大。台湾光复时,机制丝仅苗栗蚕丝工场一家,后经整顿、恢复及开拓,制丝业有所发展。
% h2 J5 d$ Y& M" c! v: v# a4 j
0 F. c/ I) F% F# E- i至于织绸业,系从1938年开始建 立 。 光复后因生丝不再输往日本,还从大陆购入,故迭有开发。到1955年已有丝织厂90余家,织绸机共1800余台,产品有印花绸、织锦被面、织锦缎、花贡缎、巴黎绸等,年产约900万码。
6 a! E( u" o$ o8 J# F% [' q; ~2 D0 r% X2 V% a3 O0 |
台湾的针织工业,原来只有几家小针织 厂 ,设备简陋,至1949年也只有26家,多为从大陆迁来。以后陆续增设,发展为内衣织造、外衣织造、手套织造、织袜四类,其中以内衣织造为大宗。
+ |: Z, ^( S: y3 n
" L) a. z" n1 {/ o! b台湾的麻纺织工业,其原料包括黄麻、亚麻、芝麻等,均能种植,是台湾最早的纺织工业。黄麻主要是织造麻袋,日本侵占时期最高年产为2200万只。亚麻可织制帆布、滤布、蚊帐布。竺麻可纺细支麻纱及布,制成香港衫、渔网等。' p9 m6 F: R5 R1 _* `" w( I
6 F7 A9 K: y. c; \
另外,台湾的化学纤维工业及服装工业,均为5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但发展迅速,逐步趋于现代化。6 b1 h+ k0 G% D( B
+ Z, B# J/ N& G4 j" T, s/ n
据台湾中华征信所及《中国棉业史》等资料,1953年台湾有棉纺锭16. 7万枚,棉织机1.12万余台,棉布产量 1.34亿米,基本能满足台湾省内的需要。+ o5 o' Z- y8 m

: w* ]4 j5 W4 L6 D5 o* R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7: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发展特点
2 y! I' n' M3 `8 B8 s& Q% P0 Y/ Z台湾于17世纪沦为荷兰殖民地,19世纪末又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日本占领时期,纺织工业只有麻纺织及制丝业,麻袋用于蔗糖、大米等的包装,蚕丝几乎完全运日本进行深加工,这就是当年所谓“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殖民主义建设方针的具体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本土遭到轰炸破坏,才因军事需要建立台湾的纺织工业,将日本本土的纺织设备疏散至台湾设厂。
! [5 b, N5 u: o) t* r& ~
+ r+ [& m% [1 W" |" W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省政府建立工矿公司纺织分公司,对厂房设备加以修复整理,逐步开工生产,但为数不过1万余锭。当时台湾人口约600万,每万人只有17锭,而大陆每万人有120余锭,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陆上的一些民营纺织工厂陆续迁至台湾,略有补充。至1950年,台湾有棉纺锭5万余枚,织机3300台,有了初步发展,但还不能适应本省人民的需要。
' b7 x) E. g& {% Q% p) U1 ~( t8 q9 A2 G# P( N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4-30 14:5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