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岚岚的梦 于 2016-1-16 14:47 编辑 . h& n0 l' R3 W) t% m" u3 A
1 _) e' N- G0 {
染料化学,何瑾馨,PDF。纺织高等教育教材,13M。 2 U* [# R# H, q) V6 A j
内容提要 . r. e$ d6 E' M8 [) q
本书按照染料的应用分类,叙述了各类染料、颜料和荧光增白剂的基本特性和应用范畴;着重阐述染料的化学结构与其应用性能和颜色坚牢度的关系、染料应用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染料及其中料合成中的一些主要化学反应。 , G( L5 @( H( F1 E
本书为轻化工程(纺织化学和染整工程方向)的专业基础教材,同时也可供轻化工程和应用化学专业的科研人员以及纺织和纺织商品专业师生参考。
9 i. [8 `1 K3 i7 F! U7 G. E
, e: m$ x# [' X6 U5 U. U
目录 6 F0 ~( x0 L7 x, A7 d) h' I
第一章染料概述 11 # W/ l" ] ~: g4 _% n
第一节 有机染料与颜料的概念 11
+ `. Q6 R- ^$ m1 R5 K0 K 第二节 有机染料的发展史 11
/ ?1 b3 K! Q* |6 N2 H0 z( F 第三节 染料的分类及命名 12
4 k2 o2 U$ p3 E4 Z) f 一、染料的分类 12
1 L6 h9 H9 d, }6 I9 H! ?+ [, } 二、染料的命名 14 . T! z$ J# w. G9 \
第四节 染料的商品加工 16 % X) ?9 P/ I/ n
第五节 染色牢度 17 3 J2 C) y& O* x/ g
第六节 《染料索引》简介 18 9 J/ b( f: @% T: |
第七节 禁用染料 19
& I8 k, Y( ~7 X$ c0 }$ q1 R! b+ B9 T 一、偶氮染料 19
1 @$ q4 }9 h& X+ T 二、致敏染料 21
C/ E% l" y, c- ?! D# J( Z 三、致癌染料 22
6 Q, M3 g9 p4 a: r# B第二章中间体及重要的单元反应 23 9 [. O, Z: }: R% i" \# c* R
第一节 引言 23 # S' y4 w2 n& g4 Z$ f& C
第二节 重要的单元反应 24 ) x1 I0 t) F. x" K6 v
一、磺化反应 24 ; s" X! K) p- W* G
二、硝化反应 25
! m! l( J% r% C/ A4 h, O8 c: R- l 三、卤化反应 26
+ _" `* x B/ |9 E. B" N 四、胺化反应 27 & I/ n4 L' ], J. v! O- A9 J- e! i
五、羟基化反应 29 / ^( v. |' Y# w8 c2 a
六、烷基化和芳基化反应(Freidel-Crafts反应) 31
9 \6 P$ ?; M4 B# ~. ? 七、考尔培(Kolbe-Schmitt)反应 32 + n _# J8 S2 u. B
八、氨基酰化反应 33
! U9 |+ t4 a' M, D0 a 九、氧化反应 33
j, V6 p9 B0 c2 P8 V 十、成环缩合反应 34
4 W% i9 M, M) Q5 G+ I( L2 v 第三节 常用苯系、萘系及蒽醌中料 35 6 j+ _! h% q' p' _
一、苯系中料 35 - y* X3 x1 T. X1 ?' a+ |$ E% ~+ d T
二、萘系中料 37 ( v0 |: K; x0 q2 t% P
三、蒽醌系中料 38
: U# W8 Q7 z6 H- D( t 第四节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40
1 s5 E( [9 R3 ? V* A. U8 Q 一、重氮化反应 40
( m1 p; e3 j n1 t' ?- A) Y 二、偶合反应 45
- {2 `" T" B3 j) ]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50 6 n7 G: ?# l1 |2 U* m
第一节 引言 50 3 [- e; S2 b e% }: M# ]
第二节 吸收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 51
4 A k+ ^1 E, l# V 一、颜色和吸收 51 & T% b7 S/ u# Y0 l
二、吸收定律 51 . v0 a4 g' `9 i }6 k: b
三、吸收光谱曲线 52 7 [ L& |0 S* W( Y- Q* q4 k
第三节 吸收光谱曲线的量子概念 53 ' }* i- q+ _, ~# U& l! L" o$ _
一、吸收波长和能级 53 7 s' q0 E4 h0 J2 V) N8 n+ B
二、吸收强度和选律 55 ; X* y7 I, w4 [1 ^- C0 l! x' X
第四节 染料颜色和结构的关系 58
% |0 |( }2 s/ u: H 一、共轭双键系统 58
% o0 [0 s, V9 ?7 I6 M" f L* w 二、供电子基和吸电子基 61
; X/ u5 T$ u0 c 三、分子的吸收各向异性和空间阻碍 62 , C( c: g. c" `2 s1 x
第五节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64
( p% X: h( ?! k) A第四章直接染料 67 3 M! s& @$ j* Q$ P
第一节 引言 67
2 X% t+ Q; ]4 s. f 第二节 直接染料的发展 67 4 k6 I/ H4 L6 m, u3 n# ]9 [' n
第三节 直接染料的结构分类 69 " ~! E6 _! W# p. V
一、直接染料 69
0 V1 ~# z3 ^% l8 i, | 二、直接耐晒染料 71
) r# M' k* S1 m Q& w5 T1 G 三、直接铜盐染料 73
2 j- p, K6 ^7 H 四、直接重氮染料 74
" T, L2 B) M4 x) B$ g9 l 第四节 直接染料的染色及其应用性能 75 6 x* k4 q- ^& k. E* U9 x
第五章不溶性偶氮染料 79
$ u- K8 I1 h& X" @ 第一节 引言 79
, e5 H# f0 ^$ X8 S 第二节 色酚 80 & b# R. r! Y/ a+ e! W6 |8 F& T
一、2-羟基萘-3-甲酰芳胺及其衍生物 80
& |( m; l, a0 p& W# t 二、乙酰乙酰芳胺(β-酮基酰胺)衍生物 83
% e! y- V6 Q. Q1 ?* a 三、其他邻羟基芳甲酰芳胺类 83 2 l# N. |. [ r3 L9 {! e$ ~
四、色酚与纤维的直接性 84 8 \( D' L3 t, v" n
第三节 色基和色盐 86
2 D1 Q& f, V3 j: W" [( T/ h 一、色基 86 $ v5 |6 F' i3 }5 n( Q0 r9 y
二、色盐 88 5 G) @7 `1 j4 |: H& r' g- t
第四节 印花用稳定的不溶性偶氮染料 90
. A, K) \! J' Z' z1 a3 x ` 一、快色素染料 90
% h* V& x( Y5 E/ B1 @7 X' W# ~ 二、快磺素染料 91
l& Q. ~8 L/ y7 ^ 三、快胺素染料 92
/ K3 ~/ f7 V2 K. H- l 四、中性素染料 93
' b; a* D- I- o7 u& z第六章还原染料 94
7 d) q y: k( O/ K# E! R 第一节 引言 94
6 W6 R, p/ s" u" Q7 ~ 第二节 还原染料的发展 94 7 i% ~7 Q4 N; E- R) f. |
第三节 还原染料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95
8 L: i, b9 b6 F" \( d/ C! q9 K 一、蒽醌类还原染料 95 ) A* O, p% W0 C. p8 t
二、靛族类还原染料 100 ! Q; \) j- H c2 _* @
三、杂环类还原染料 102
' V3 _, {: Z* g6 v7 ~# u( b. h 四、可溶性类还原染料 105
/ k0 Q4 E5 h: p% e* G* M$ _ 第四节 还原染料的还原原理 106
: ]- [) H' A" i- t 一、染料隐色体 106 + [. X* S( R" z$ q
二、隐色体电位 107 / I3 |: ^6 Z7 b, W
三、还原速度 110
; e! a, V4 V- F# j! n3 X 第五节 还原染料的光脆性 112 & g2 c! n8 L( r9 A/ S2 {
一、光脆现象概述 112
$ x) G6 c2 n! z5 d& Y( P 二、光敏脆损现象与染料结构的关系 113 2 r. \+ r. r, E7 h6 Z3 }6 C8 A) s' w
第七章硫化染料 116
) K. e( t+ E; {5 t0 `6 ?( ]% k0 ^ 第一节 引言 116
6 M: o* P3 ^* J; L' a* B/ o 第二节 硫化染料的制造方法和分类 116
1 a% y7 k [5 f 一、硫化染料的制造方法 116
, M, K; P6 X1 g; i# X 二、硫化染料的分类 117 % M; V0 z* V E7 x
第三节 硫化染料的染色机理 120
- N4 w, K* ~: g 一、染料的还原溶解 121
2 y; V( L0 ~ t+ a: V# z 二、染液中的染料隐色体被纤维吸着 121 / I& N- ]- V# w n) q7 ?/ n
三、氧化处理 122 . W3 E* `' Y. {9 L
四、后处理 122 + h& N& O! G. d1 a; H$ {
第四节 缩聚染料 122
4 S E1 e' K1 L* `! w' I, \ 一、缩聚染料概述 122
- H M) H6 Z- r! q* H) T3 G3 ?+ t 二、缩聚染料的结构 122
6 Q+ O& ^+ k! s0 Z0 M第八章酸性染料 124
$ e5 r" {- ~/ {& L 第一节 引言 124
j; ?, \' G+ ]; w$ z) q4 b 第二节 酸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分类 125
3 ^: e ]9 }* ]/ i8 b' y; B 一、偶氮类酸性染料 125 0 Y$ t. M+ U8 o5 o
二、蒽醌类酸性染料 129
. r; p& u l" `( x- r6 }) V 三、其他类的酸性染料 132
4 N4 ^* v0 e5 ]( f/ L 第三节 酸性染料结构与应用性能的关系 134 / {& X. J0 H( ^" g2 ?
一、染料分子结构与耐光性能 134 6 I! @7 T1 C7 S2 T
二、染料分子结构与湿处理坚牢度 136 ; G' e9 ?" S7 L$ Q2 z/ j
三、染料分子结构与匀染性能 137
) d1 U) D7 V' i) S( q 第四节 酸性染料的发展趋势 138
+ q# s* u( T( r; x- S5 Y' ]1 ]6 ` 一、发展现有染料的新剂型 139 6 N- U b4 ^" T8 C0 t
二、开发含杂环基团的新型酸性染料 139
% h. A' s. I8 U7 K- C4 I' Q( f 三、锦纶专用酸性染料的进展 139 0 t: x" a5 {5 u% L& `
四、酸性染料的应用领域 140 5 i m* A" m2 {9 f/ b
第九章酸性媒染染料与酸性含媒染料 141 4 J' I2 s" T5 D' M- a8 b' N
第一节 引言 141 # i$ E3 D# }9 q9 K( `
第二节 酸性媒染染料的结构分类 141
5 P5 ^ D+ n. V; G* @: w/ z 一、偶氮类酸性媒染染料 141
( k* U5 T0 P3 P1 b5 R/ f 二、蒽醌酸性媒染染料 145
7 {5 w( ^. W2 a% k m. k 三、三芳甲烷类酸性媒染染料 145 + K. q4 S0 p/ P% h. ]% ~' N5 O
四、氧蒽类酸性媒染染料 146
1 U6 p- S: ~+ N# L9 G$ ^ 第三节 酸性媒染染料和铬离子的络合反应 146 & n1 G7 j7 G9 }1 _" P
第四节 酸性含媒染料的结构 148
, B, w; U8 D0 ~/ Z! D第十章活性染料 151
1 S6 q$ X# ~3 o2 L3 i. @1 V 第一节 引言 151 K h& U% @2 n O+ i1 p- F
第二节 活性染料的发展 152
% Q' f ~* K& z 第三节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性能 153 : Y4 j6 X! s9 V: _! t
一、活性染料的结构 153
0 n# t, V6 r U# K+ L' P 二、活性基团 154
% `( @+ m4 @4 u8 x a4 [% z% ~ 三、染料母体 158
* G Q/ p- N0 o: n: Z6 t$ Y 四、活性染料的性能指标 159 - X1 ~2 L& E+ K; k5 t
第四节 活性染料与纤维的染色机理 161 $ f9 P4 G/ z. H3 b8 {, S
一、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机理 161
+ H% }% ~0 W1 {. o 二、影响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反应速率的因素 166 3 W; u8 @8 c& _6 l9 ~' h
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机理 168
) B+ p1 \; O% M 第五节 活性染料和纤维间共价键的稳定性 170 ( R; h0 u1 D6 F1 y! H/ W' I4 v- g/ U
第十一章分散染料 172
C; T Q1 U9 }$ L: R8 U 第一节 引言 172
+ @% E5 w/ A, s 第二节 分散染料的结构分类和商品加工 173 . j2 \$ q4 |, f. j/ c0 v" b
一、分散染料的结构分类 173 * P# v/ ^2 @' v c
二、分散染料的商品加工 178 6 e! ]4 |% _- W I, a t2 ]9 b
第三节 分散染料的基本性质 179
' b7 R' C1 Y6 d 一、溶解特性 179 + M- I' l4 J, ]5 _* I! s
二、结晶现象 180
. c: z i) `0 `& N% V$ q2 Z* M 三、染色特性 181
, m; [9 p8 T9 p4 d# x5 Y 第四节 分散染料的化学结构和染色性能 182
# [4 O4 h6 k* ? 一、化学结构与染料颜色的关系 182
0 w9 C. z8 y5 S$ H 二、化学结构与染料日晒牢度的关系 185
: T, {/ n% d- E5 x' Z9 C _+ p 三、化学结构与升华牢度的关系 187 * y1 y& F$ U) A! u+ k g6 t8 k
第十二章阳离子染料 189
. j) J! @9 ~# }- S* t" i. _( B/ v0 A8 h 第一节 引言 189
% Q4 j7 `4 c- `4 M, k 第二节 阳离子染料的分类 189 + `# V3 l! I- d1 W
一、隔离型阳离子染料 189
0 l) w7 `& [/ b: C4 b- J5 z 二、共轭型阳离子染料 191
- d: G) M D4 k 第三节 新型阳离子染料 196
8 A. R4 x% }0 ]7 h 一、迁移型阳离子染料 197 + x: G, G1 x! }- x5 C; I
二、改性合成纤维用阳离子染料 197
4 O' h7 E4 v2 ?: n 三、分散性阳离子染料 199 ; X8 M) u8 M8 x' k9 {0 B0 J0 ?2 N/ y
四、活性阳离子染料 200 0 [5 L# g' D+ T, g& V% d& @& n
五、新型发色团阳离子染料 202 + G+ @1 j2 [' j9 @% P
第四节 阳离子染料的性质 203 ' q7 f! E) u1 I; i) a- M! n
一、阳离子染料的溶解性 203 ( \& M. m4 T& ]9 k5 G
二、对pH值的敏感性 203
* `/ C7 A! l- _ 三、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 203 # u1 V: ~2 v5 S+ k) g+ I
四、阳离子染料的耐晒性能 205 * E0 ^7 K( z% M# q
第十三章有机颜料 206 * J% m1 }2 i" ^9 ]0 S
第一节 引言 206
- _6 r! T8 _ Z* @8 C 第二节 有机颜料的历史和发展 207 8 x( b) ~5 T) R! c5 u. W
第三节 有机颜料的分类 208
4 h6 S" B) @5 B7 c) c2 @ 一、偶氮类颜料 208
) d- u. W5 S- B; T) B 二、非偶氮类颜料 211
5 b7 _3 X2 S' f1 S' @6 m 第四节 有机颜料化学结构与应用性能的关系 216
+ r, A" v# i% h- S- [# ~ 一、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与耐晒牢度和耐气候牢度的关系 216 8 i2 `% Q! p0 g* x
二、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与耐溶剂性能和耐迁移性能的关系 218
3 {7 D$ F* }5 |, m1 }第十四章荧光增白剂 221 $ C0 s# _) B0 f, R9 D
第一节 引言 221 $ z6 n6 W- S" L
第二节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 222
7 A8 Q/ G+ k5 r" y* } 第三节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与命名 222 ) S, Y5 |! ^/ Q7 l" f
一、按化学结构分类 223 * u+ j+ l. g3 M U5 o+ N z
二、按用途分类 228 % x/ ^, E3 `/ y; \, k3 n
三、荧光增白剂的命名与商品名 228 ; }9 p' [8 t& W, T; I: p
第四节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性能和商品加工 229 , J1 A5 R0 Y$ y* ?+ Q; k; F
一、荧光增白剂的一般性能 229 9 d! i, p, f. s. @
二、影响荧光增白剂性能的一些因素 229
/ I/ l" I, {+ o" g. o+ m 三、荧光增白剂的商品加工 231
& ~ \; r. r6 a% k, C& W参考文献 233
1 f( d7 k8 J"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