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梳理] 前纺工艺对成纱(纱线)强力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5 21: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梳工序应注意在原料充分开松的条件下,尽可能避免过猛的打击,以免打断纤维或损伤纤维的原有强力。在充分开松和梳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排除短绒和杂质,减少产生新结粒的机会,并应尽量排除原有的结粒,因为这些都是影响强力的主要因素。9 Z7 ]* O- c0 h6 I: ?: e' }
并粗工序应增强纤维平行伸直度,制成条干均匀、结构良好的粗纱,给细纱工序准备良好的喂入品。0 b# I8 s* v& z9 X
1.合理配置清梳工艺
: Y( a) }0 j7 L由于开清机械作用剧烈,因此,应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各机的开松效率,充分排除大杂和有害疵点。同时,还要以梳代打或合理减少打击点,避免对纤维打击过于剧烈,以防止损伤纤维和打断纤维,损失纤维的原有强力。% M# C; K+ n3 q, D5 x
梳理工序要充分发挥梳理作用,排除短绒和结杂,并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增加分梳机件速度可以提高分梳度和减少结杂,但速度过高易损伤纤维。另外,还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齿型与齿密,来达到提高分梳效果、减少纤维损伤的目的。对于要求较高的产品,需采用精梳系统,以充分排除短绒和结杂。棉生条短绒率对成纱强力的影响见下表。
0 ~7 ?! s3 ^" }' |, Y6 Y+ ^2 ]
棉生条短绒率对成纱强力的影响
生条短绒率(%)
25.4  
20
  17.7
14.5
  成纱断裂强度(cN/tex)
11.2
12.4  
12.8
13.3
) c5 K9 g/ ?1 h' f- M5 A" q
  成纱强力变异系数(%)
14.3
  11.9
10.5
9.7
  细纱断头率(根/千锭·h)
  40
31
  27
25
" y% d" D) U+ {

  ~3 }0 L4 U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2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合理配置并条和粗纱工艺2 N8 b1 K6 R8 r' j9 _" m
并条(针梳)工序的任务是降低中、长片段不匀率,提高纤维伸直度,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条子的短片段不匀。若采用自调匀整,对降低成纱单强不匀率有显著效果。另外,并条(针梳)应配置合理的牵伸形式和牵伸工艺,即保证在牵伸过程中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否则,良好的条干均匀度是无法保证的。
0 N1 i+ D; F8 X适当提高粗纱工序的温湿度、增大粗纱回潮率,纤维易于伸直。提高相对湿度、缩小牵伸隔距,可稳定纤维运动,对提高条干均匀度有利。另外,回潮率高时,牵伸后纤维内应力易于消失,能维持伸直平行的状态,但回潮过大也会因生产不正常(如缠胶辊、罗拉)而使产品质量下降。7 Y1 ~" U6 Y- t! b) G
成纱强力与粗纱不匀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成纱强力随粗纱短片段不匀率的增加而降低,粗纱周期性不匀使成纱强力的降低更加明显。这说明改善粗纱短片断不匀,对提高成纱强力、降低强力不匀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末并(针)条的重量,降低台差、眼(头)差,减少因纤维条重量差异形成的粗纱卷绕伸长锭差,合理控制粗纱伸长率。粗纱工序除控制温湿度外,粗纱卷绕张力应适当,但卷绕密度不能过小。另外,还应加强设备的检修及基础管理工作,减少强力弱环的产生。* V6 O# j& h- ^6 M. g! C
粗纱捻度除使粗纱具有一定的强力外,还在细纱牵伸中起到附加摩擦力界的作用,使牵伸中纤维不易扩散,有利于成纱结构的均匀,这在大牵伸细纱机上特别重要。粗纱捻系数应根据不同产品的质量特点合理设计。
  A) \4 j& n1 G# L" c$ m% {$ w# V5 B0 \
粗纱短片段不匀与单纱强力的关系.png
粗纱短片段不匀与单纱强力的关系( w' T7 L6 J4 E, E3 q" p, e2 @

' y) O6 D. Q& ]3 F+ g7 C4 e' p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21: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3.原料混和均匀度与成纱强力
! F0 n+ o4 q/ z' t, y减少原料差异率、增强前纺对原料的混和作用,是提高成纱强力的必要条件。原料的均匀混和、各原料成分在纱线内的均匀分布,可获得最佳的纱线结构,从而使纱线在拉伸过程中每根纤维的强力得到合理和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纱线强力。
7 U: b/ P0 ?  c' \7 h8 W$ a提高原料混和均匀度,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D; h& f7 _  x) N8 U(1)减少混用原料的形状差异。无论何种纤维,为了防止因原料特性差异造成的混和不匀,必须尽量减小混和成分中各种纤维的形状差异,特别要减少纤维线密度、长度、初始模量的差异以及包装密度和尺寸的差异。在两种纤维混和时,要注意混纺比的设计,这是因为混纺比设计不当,混纺纱强力会出现最低值。
! q) |; g4 j9 F+ m4 Y(2)增强梳前工序的混和效果。
# y9 D4 t1 h% x/ H6 c  |, A(3)提高梳棉机的梳理作用,增加单纤维之间的混和机会。
$ h0 U: K) g+ Y2 s  M1 ]% b) x(4)适当增加精梳、并条(针梳)工序的并合数,并注意混和方法的改进,使各原料成分在进入细纱之前得到充分混和。
! f& ~  G. g% a8 V, c* ?; t+ N2 a
/ S8 s5 R9 `# X* A# U( n: i2 i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18 15: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