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n r+ Z y2 z; x2 F! M2.工艺参数设计
- H% }& }0 g: \(1)调合球重量
" x7 d* p8 w# `" G当铺绵长度和宽度决定后,调和球重量关系到单位长度上原料的重量。调合球重量应根据原料性状而定,甲球中的纤维长、并结重、强力好,为加强开松,调合球可稍轻些;丙球中的纤维强力低、较蓬松、含蛹屑杂质较多,调合球可稍重些。生产中调合球重量还应考虑后道机台的产量要求,一般球重在400~550g。' k9 [5 T! C0 }: o
(2)铺绵顺序
- R4 h4 c: C& d6 ?3 i7 R: N$ s调合球中各种原料的长度、强力、缠结程度以及含杂情况均有差异,为提高开绵质量、增加落杂、减少落绵,在铺绵时,一般先铺缠结重、难开松原料或含杂多的原料,如长吐、滞头;其次铺纤维短、易于散落的原料,如茧衣、回绵、茧子等;最后铺纤维长的原料,使开绵球表面较光洁,如长吐。
8 B. I: J/ T+ k/ s4 [7 i, n(3)隔距& q) [2 Z6 ]' f, r# W1 u* G
锡林、刺辊、持绵刀三者间隔距对原料开松及纤维损伤有很大影响。在锡林与刺辊隔距固定下,持绵刀与刺辊、持绵刀与锡林间隔距影响握持机械对原料的控制能力和锡林对纤维抓取能力。隔距变化可通过持绵刀上、下及前、后移动来实现。7 C" K" ]' P% ?6 I. }( ]6 a
在实际生产中,锡林与刺辊隔距为3.2~5mm,持绵刀与刺辊隔距为1.5~4.5mm,持绵刀与锡林隔距为3.5~5mm。锡林与工作辊是对浮在锡林针面上的纤维团块补充开松,为提高开松效果,隔距应偏小掌握(1~2mm)。7 H% A. g! p3 G# s, H& L
(4)速比
6 H) p, I3 L( X- D- N锡林与刺辊速比应既利于开松纤维,又避免纤维过多损伤。对强力好、缠结重的原料,为提高开松效果,速比应大些;反之速比应小些,以减少纤维损伤。在实际生产中,锡林与刺辊速比一般在168~210倍,锡林与工作辊速比约为72倍。
+ Y8 }6 L: q& ^% C' _% P
% v* U) a( O,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