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 Y: N B" Y$ @9 Z N 二、圆梳工艺参数设计 ; I p" Q; J) r( y+ h1.棒绵重量+ u7 [ S/ s# [& { X( N
棒绵形状如下图所示,棒绵重量重,则产量高,但单位重量纤维受针数减少,梳理质量可能会下降。同时,棒绵倾角随绵层增厚而增大,嵌绵高度难以控制。组成棒绵的纤维长度是逐道减短的,纤维短,棒绵厚度厚,倾角大。因此,棒绵重量随梳理道数增加而减轻。棒绵重量范围见下表,一般工厂在产量允许前提下,重量偏轻控制。7 A# T4 D) ~; i. K) N. _: U
棒绵形状
2 f0 Z# u( M; j3 ^! e+ e
棒绵重量范围 单位:g/根
项目
头道
二道
三道
桑蚕原料
30~35
28~32
25~28
柞蚕原料
30~35
24~28
20~24
蓖麻蚕原料
30~35
27~32
25~30
' ^9 [2 _ Q+ t: o2.嵌绵高度和翻绵高度; I: U9 ? h/ Z
从棒绵结构分析可知,棒绵中纤维大都带弯钩,弯钩多集中在大头端,尾端稀薄,较平行顺直。棒绵中纤维排列如下图所示,嵌绵高度为嵌绵时的夹持线至弯钩的最小距离H,翻绵高度为翻绵时的夹持线至嵌绵夹持线间距离h。, R; b; B% h* t0 a
嵌、翻绵高度
由上图可知,嵌绵高度降低,受夹绵板积极握持的纤维数增多,则梳理时落绵减少,制成率提高,但精绵平均长度会有所减短。当嵌绵高度过低时,弯钩两端可能会同时被夹绵板握持,梳理时,纤维被拉断成为短纤维或落绵,造成纤维平均长度变短、制成率降低。嵌绵高度应随纤维长度减短而有所降低。翻绵高度低,夹绵板握持纤维数量多、制成率高,但纤维平均长度短、短纤率增高、绵结增多,而且短纤维束大多以集束形式存在于夹持线附近。翻绵高度也随纤维长度减短而降低。一般翻绵、嵌绵高度范围见下表。" v3 u* C! b8 t# q/ y
四、疵病及成因) W7 E. `) r& u
(1)精绵纤维长度短、短纤率高:原因是精干绵配绵时使用品级过低、性质差异大;开绵、切绵工序工艺参数配置不当,使棒绵结构不良;圆梳锡林与梳理滚筒隔距过小,翻、嵌绵高度过低,滚筒速度太快,针布不锋利、弹性差等。6 }, e. a7 v% B. j* D: I3 @& s E$ C
(2)精绵中绵结杂质多、出生丝:原因是梳针状态不良,毛刷清洁作用差,翻绵高度过低,原料回潮率偏高,滚筒速度偏慢等。 ?( v5 m) u7 b2 t/ O" }* D(3)精绵发并:原因是原料含油率过高(油并);原料回潮率偏高(湿并);某种化学药剂作用于纤维上,使梳针难以有效插入绵层而梳理不良(化学药剂并);梳针不锋利,难以穿透内层而不能有效梳理(机械并);并绵造成纺部难以有效牵伸。: ~5 H* _3 s) @2 M, l
(4)精绵破碎、脱节:原因是夹绵板表面毛糙黏绵,夹绵板宽度与纤维长度不适应,夹绵板左右夹持力不一致,夹持力小处纤维量少、联系力小等。 0 E$ O- {$ c! X4 ]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