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F! G* _: {# c n4 d' k% O. y: D二、罗拉梳绵工艺参数设计. `0 ^) v; N4 P/ y1 k Y2 v. X
1.隔距
/ T% E( i2 |* P' |梳绵机上隔距分为分梳隔距和剥取隔距。, F! ?3 y6 _+ y( U$ }. h4 U0 {
①分梳隔距:在喂给预梳部分,纤维较长且缠结重、定量重,为实现良好的开松与梳理,又要避免纤维过多损伤,喂绵刺辊与预梳锡林(开绵辊)隔距应较大;锡林与工作辊隔距从进口至出口应逐渐变大;经前锡林分梳后,纤维已基本呈单纤维,为提高道夫转移率,锡林与道夫隔距应小些。9 u2 C5 N! Z* W* o2 W4 w: c
②剥取隔距:剥绵辊与工作辊间剥取属反向剥取,剥取发生在隔距点上方;锡林与剥绵辊间的剥取属同向剥取,剥取发生在隔距点附近。同向剥取隔距应偏小些,反向剥取隔距可大些。
3 X a) h* R( K, a9 M罗拉梳绵机常见隔距配置见下表。
" X+ J! g4 {+ L4 I/ X ]" @6 B8 oDJ201型梳绵机隔距和速比
* R# p% v5 {; C% Q( n J2 D$ c2.速比
! U+ V |8 P B1 Q梳绵机上的速比分为分梳速比和剥取速比。( ?4 }+ d5 A/ [2 Y$ s7 e
①分梳速比:梳绵机上各梳理点速比的配置,是以提高梳理质量、减少纤维损伤为前提。在喂给预梳部分,将开绵绵张直接喂入,此时超长纤维很多,将影响分梳和转移,所以应配置较大的速比(一般在110~120倍),以拉断超长纤维。在梳绵机上随着分梳不断进行,纤维束逐步变小、纤维间联系力较小,为提高梳理质量,锡林与工作辊速比从进口至出口应逐步增大。
. Q+ u2 K/ m, @* e/ Y9 J②剥取速比:不论同向剥取还是反向剥取都应保证剥净。
; G2 H$ ~$ P# M* z' W# w) @在实际生产中,梳绵机上各点速比配置见上表。9 v3 Q( {9 }) F
3.喂绵量" b j2 x& ]; C2 n6 L
喂绵量高,则产量高。当喂绵量过高,超出针面能够承受的负荷时,则单位重量纤维受针数少,梳理质量变差,许多纤维失去针的控制成浮游纤维而搓成绵结,同时梳理力过大,易造成纤维损伤。在产量能满足的前提下,喂绵量偏轻掌握有益于提高质量。
2 U0 U; m& O' \& c* }
, b1 A2 Y* \3 p* r! l3 F#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