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织物平幅加工的漂液浓度,应按轧余率的不同而异,一般用量较绳状高二成左右。
. M1 K: S3 Z. Q; M- ?3 w1 l; P3 e7 N) E$ a, t$ A
2. 对漂白要求较高需复漂的织物,第二次漂液浓度较初漂浓度(有效氯浓度)降低30%一40%。初漂浓度也应根据坯棉质量、煮练效果适当增减。. ^# e9 A( D. R: l& P4 e
1 [6 H' @7 {' z$ s
3. 次氯酸钠漂白,必须严格控制pH值。在pH值为7时,纤维损伤最严重。由于漂液本身含有少量烧碱,pH值常为11左右。如果织物经煮练后漂白前需进行酸洗,应特别注意洗净残余酸液,以免降低漂液pH值,造成纤维脆损。
! c# {( g( _4 f1 X2 y
, C9 q2 Y% G3 x, w* Y2 i4. 漂液温度对漂白作用也很重要,温度低,漂白作用缓慢,随着温度上升,漂白作用加快,当温度超过35℃时,漂白作用剧烈,纤维聚合度有明显下降,因此夏季宜降温及降低漂液浓度,并控制漂前织物的温度,冬季宜加温或提高漂液浓度。, j" F9 e( j3 M. A- q* J) \3 C+ g
6 \9 S8 ~8 ]; c# n' V
5. 漂白、酸洗、堆置过程中要避免织物受阳光直射及风干,在机械发生故障停机时,应采取措施,用冷水冲洗或用导带放空,以免织物长时间浸于漂液、酸液中及在空气中风干,造成局部过漂脆损现象。' N$ I& ~2 T, t, ~2 Y7 ?/ G" T
) [* h4 T1 K& w+ n5 Z4 e! U
6. 次氯酸钠漂白后,织物上尚残留少量氯,如果不去除,长时间放置会影响织物强力和白度,可采用浸轧1-2g/L大苏打脱氯,也可采取酸洗办法来分解残留的次氯酸钠,若氯漂后采取氧漂工艺,则双氧水也同样可起到脱氯作用,不必经大苏打处理。$ X# j" L% n3 R% _8 u& N- z
, z3 @% f' `/ B* Z. M
7. 轧漂堆置后应充分水洗,再经酸洗,以免在酸洗时有较多氯气逸出,影响织物强力及劳动环境。+ J# T6 y, S& H9 b
( @: s8 c+ P- r' m1 _( |
8. 棉维混纺织物,由于维纶吸氯后不易洗去,因此漂白后宜用大苏打脱氯,以防织物带氯烘干,造成泛黄现象。如果采用双氧水复漂,则不仅可脱氯,而且可防止日后泛黄。
; Y) O* l( h5 Y+ @8 p
, o6 R0 T) Y6 e% f9. 漂白设备要注意耐氯、耐酸。不锈钢不耐氯,氯漂时应避免采用。 W5 H0 f6 L* C! |
/ R7 k) F& K$ U5 b10.采用氧漂时,如果织物带有铁锈,必须先用草酸去除并水洗干净,以免损伤织物强力。
7 [. M- J+ X2 q8 q+ o2 K9 y- H: o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