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o- O1 R% K, [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第3版),周其甦、梁海峰主编,保慧副主编。有高清、不可复制版。
% f& Y2 r" b0 t! T3 R
5 X' ]2 F1 O7 t; L
目录
- o6 K2 t B1 r$ H( S( Q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 g+ ~, g8 ^# G- f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s2 j; b% H( W3 R7 p
一、运动副
7 r$ O* |3 i8 U! k4 Y二、构件和零件
D1 `) }; E7 C! }/ l! G三、运动链
- O6 D2 \% x* a" q. Q' V* t四、机构, q( }" S( L1 }7 p) n# r$ \
五、运动副的分类
" U- Q5 P% R C; [+ O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 ?, L4 n/ g: r9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 c3 `& f, V( n# n; ~7 Y9 g4 h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符号8 l( A6 {9 R! b% `. W {* G0 a
三、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p2 d- u3 {: ]% V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3 z& g; Q0 m. y8 d: G: E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j ]2 S$ @% W( R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J5 s3 O2 t/ R1 U9 a* r
三、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d% ^/ g* u0 R1 [( l
第四节机构的组成
, t, D! s z' i6 v% A2 f一、杆组
1 Z0 l+ R6 L8 u二、机构的组成原理
) t$ {6 h. V/ S& i习题
) O- U7 o. Z, i% z5 f
' w7 K6 S$ {9 r; {1 V第二章机械识图基础
5 @2 q. `6 ^8 y+ i" s第一节制图的基本知识
3 Z# t3 d% c5 O2 t)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7 w' q1 q: b( S; b+ R- f二、比例
2 `8 H1 G) [+ S" z7 k三、字体* @4 P% @% t+ G; ~ {9 G
四、图线及其画法* y2 ~* t! u" M. M( U0 e, L, }
五、尺寸注法
: W' X3 ^5 `: I$ E% x4 e第二节投影法的基本知识7 l0 |$ K% z7 v* Q
一、投影法的概念
, r' e" K+ u7 c二、投影法的种类
0 D3 S: D8 H- f# r% Z' N三、正投影的特性
7 @( G$ I1 {! M4 ^1 ?2 I第三节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 }8 x; C9 V- z& T0 j
一、三视图的形成$ o2 w: I7 k6 p- T; c) i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6 ~/ Z* b& H" J
三、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5 p0 {. {1 w0 T! z' e( B: k
第四节基本体的三视图
, T/ W, L6 P& I1 h6 M3 i) B9 P一、平面立体的三视图. E6 i/ Z& Q' m9 |5 u! q. Z
二、回转体的三视图
/ X* X. p0 n- z8 T第五节组合体的三视图
7 M5 [2 Q% M: ~, U5 {/ _3 {一、平面切割立体 u( ~# C' V2 ]0 K/ e6 ^" I# v
二、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 P; R/ ?8 V. r" _9 a
三、看组合体的视图
2 t5 T Q/ n( U8 [5 O2 h四、看组合体的尺寸5 M c! p8 c, B4 p
习题
o* R* A m/ X: e9 _# G5 {9 `
! Y' S' n* ^, l& f' e( x0 z第三章力学基础知识
2 O+ |" j) g+ J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
( u+ `+ z7 ^; ~) i一、力的概念# t) A: a, ]3 L& f; ^6 e6 m/ q2 P0 w
二、力系、等效和平衡的概念, o8 E, I: D, p! r/ J! s1 _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V# K X/ s! {- ?4 @ m8 W/ d' ^" X4 W
第三节约束和约束的反力
, m# I2 n; K7 u一、柔性约束
7 r' B; O; J6 v# s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7 s6 L; Z( V$ |3 v" u: P8 `三、铰链联接7 I7 j( s. d# ^% |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4 S4 c$ A% m P' M! {* m; f$ O; e第五节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2 o& D; I8 p' e% Y! n+ K" U' D一、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 s- Y1 x, g2 F+ v二、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9 e/ Z; {1 Z# u* C" M$ w* Q第六节力矩
- f+ @$ s. H0 }% w$ N* p0 _一、平面上的力对点之矩4 b |- S' u K. _ w0 m
二、空间问题中的力对轴之矩
9 ^) F/ ^: b2 N, A6 Q% j第七节力偶和平面力偶系" b9 ^/ a0 E l
一、力偶的定义
9 ]5 c5 t) S) C1 f. I0 }# p二、力偶的三要素
! y+ C% r4 c8 R# P( J三、力偶的等效和力偶的性质( o) m4 B4 \9 y6 Y! |
四、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 O" s, o: i: f6 _9 y) Y/ ?, g五、力的平移定理
6 W* e* j) h$ I: X- \第八节平面任意力系, X: q( _% ]. t/ ?- N: G
一、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 N* n( q n4 L4 v# E二、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 T/ ]7 ?) } x三、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F2 B5 o4 A, n+ S5 y) K/ H1 C第九节空间力系 W( @8 o# y* o+ M- L" V
一、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
5 n+ W0 W/ R+ W0 w0 O二、空间约束简介. H$ @) x0 l7 O0 M( O
第十节摩擦" p# K5 o3 G; ^
一、滑动摩擦
+ h, m! @' N; S# G; ~4 }二、摩擦角和自锁
8 n1 B6 I% ~7 o5 v三、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 ]; u/ s& s5 l# q
四、柔体摩擦
& u$ i% Y# B+ n: e! R3 I4 J习题; Q: W/ ]/ \, p) I/ b
, ^& d" {4 f7 Y& m# C
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
3 t2 G/ c( L4 L+ b第一节点的运动
% p8 ~, P& `0 P( h% p一、自然坐标法
; l" U' x* R% L9 e二、直角坐标法8 O9 D# r3 t0 W* I3 E) {
第二节刚体的基本运动
6 ~1 w C. R. Y+ w& Z一、刚体的平行移动& R9 a7 s* T6 X, g. L3 W
二、刚体的定轴转动+ ], @0 j8 h' L6 R: z
第三节点的合成运动
# |) s4 |0 y6 q1 L5 t一、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 s; L4 ~( H8 s7 a
二、速度合成定理. [* Q$ x" G2 w+ C
第四节刚体的平面运动, t$ R7 w1 D O
一、平面运动方程; P) g! C' R* e1 c2 F
二、平面运动的分解, }' c2 ?3 ]0 X. @- A5 e0 `* n
第五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A5 q' d7 B( W8 [0 t5 F
一、曲柄摇杆机构% w# G+ j. k% |
二、双摇杆机构- y. ~: h: X- X% W
三、双曲柄机构& W( h* R3 P8 |2 d0 ^
第六节平面四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5 b* O& v, \+ q& D! C) ]
第七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演变方式
6 m$ M) U! B% t+ [ Q' T- Z. s一、将转动副变为移动副
* A* l" [6 _& O, S- E. O二、扩大转动副元素
3 ?4 x9 \% [+ o: }三、以不同杆件为机架
@4 Z% C9 k/ j! G+ z四、含有两个移动副的平面四连杆机构, q. f8 g2 S8 B" P3 ~/ j6 i
第八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 L; @% v# {2 X8 R3 \一、急回特性+ |+ }' V1 q2 H& ^! @5 ^0 y! u, ~' q
二、压力角和传动角
* Y- p+ t( g- P" N/ |( n$ K三、死点
7 ~% ~/ X" g; ?9 u. |* R第九节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 G0 L: y) D% x) r5 A8 w一、视图
) d! F8 f2 s8 }: h! o: {二、剖视' j, F8 Z# W2 O; T* U6 b" Z8 c9 Y
三、断面7 i1 w5 H. M+ H
四、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7 n$ d8 t7 U# O& N! q第十节零件图6 p% n4 P- s9 a+ a6 y
一、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 q# B# Z- {. ?6 {二、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0 t B0 M' N/ _3 H9 J4 n& b6 w6 X% G三、读零件图
! f' ^! w' f( `, t5 Q5 ~" U0 u第十一节装配图
/ C8 j' S- k2 T. I2 e; z一、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3 g; N0 S- n; [ S8 f5 ]8 K. @
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 r7 Y: Z# ?1 v2 E* @三、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B g/ Q1 k9 f# Z
四、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4 F* C/ G: K" R( j
五、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 Z: x+ E5 u, U8 P第十二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常用结构
6 }, i: O2 f/ `一、构件的结构# C+ p' T, X- v" r& }0 b$ q
二、转动副和移动副的结构
$ [& K6 i, ]& ]第十三节平面多杆机构及可控机构" \0 W- d a, S6 A% e4 [
习题- ~9 u, L5 A5 c4 h; P
7 [3 r) u& D& m第五章凸轮机构
, y/ H" m! ^" ?" H第一节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和特点 a6 }+ b4 K: B7 l
第二节凸轮机构的分类( j1 }1 n; i# s* U- P0 f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
4 X( E9 d$ D1 d! ^& N! G1 w2 n4 g二、按从动杆的形状分- P/ p+ ?8 |/ b
三、按从动杆的运动形式分/ @( W! e X' ]/ N, c
四、按凸轮与从动杆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分+ l1 E _# Z; `+ w. b0 ^
第三节从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4 I2 o8 r/ u* u' U- M
一、等速运动规律
- ]9 ]" b- K2 L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 I: E( l. U, S+ P0 z0 n三、简谐运动规律2 L& E% j, h- g
第四节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h: F3 B/ h8 [0 a ^' R Z0 l, ~
一、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1 W9 C/ o3 {" z8 Z8 w* c) e- s
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 I N0 J+ _5 ]第五节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5 \& \7 _$ H" Y; X0 f9 h( i
一、滚子半径的选择和平底尺寸的确定
. N2 A2 ], n5 Y二、压力角
0 A2 ^- s+ x- }& V1 X三、基圆半径的确定: k2 M3 d) h$ S" l; g' ]4 l! B; d
第六节凸轮的结构及安装8 G. k# H& ~1 _' j5 v
一、整体式凸轮 I' X) S/ m- _8 K s) r
二、可调式凸轮
) B% I: S! |/ {2 P0 n. \+ S p习题9 }* J4 b; ?2 E+ z. R/ ?
: w6 E: j$ t- N第六章其他常用机构% X/ c3 W5 f& }* s
第一节棘轮机构& ]/ G' @9 m6 ^" J. @$ F
一、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 Z7 N( G. I, v) f$ T [" i二、棘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 k( l' `# W! r; {" |: s" B三、棘轮转角的调节方法( Z8 y# R2 Z+ t+ b
第二节槽轮机构
" s2 }, D9 a6 v# a* l/ ?* Q0 k一、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V! `2 M. i6 C% z, E+ ~/ t$ m
二、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6 c8 b& L. n" A9 Q三、槽轮槽数Z和主动件拨盘圆销数K的确定( m0 G2 P4 h7 {/ r" m
第三节螺旋机构! V6 w' U0 W3 x6 @* f9 |
一、螺旋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0 H8 V5 B9 }0 d2 }7 v# @0 ]
二、螺旋机构的运动计算和几何参数$ T1 Z# K9 C4 k; O5 \7 m
第四节不完全齿轮机构
9 j1 p$ x$ _$ q5 i7 {5 B一、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W' M5 Y+ ~ r# G( |
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特点8 c) T7 [5 [9 A3 O5 N
习题
: \5 C4 T+ I" W* @6 {. U. ?* T
f& @# a; s) A( n+ q第七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 B' E; y9 ]& C0 g; H第一节带传动( U' |) b [& W, [0 B& F
一、带传动的类型! j1 D" z8 q3 n0 _
二、V带的结构和标准# _. n$ h/ I9 m% {# L: i
三、V带轮的结构
2 T+ G4 _! `0 b: P4 R. @% ^四、带传动考虑摩擦时的平衡条件
( [* V1 F4 B2 A# x0 S五、带传动的传动特性
2 H, x5 k, ~' g& @4 U& X4 o六、V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 g6 C, Y% C9 T( K3 O第二节链传动简介 e7 P. y( Y' r1 P/ l4 j# H7 b5 w
习题
5 x, ]2 `) @; _ \# P# \! T! R. _4 ?" X. S
第八章齿轮传动; C) K/ {8 E1 R3 [# N+ A* S- G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 @& y0 i. G) K5 e0 V; {一、传动特点8 D+ r- r) o y2 A v. i% j5 T4 e
二、基本类型
& U2 A, I# u1 `: e6 U第二节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 k1 t- W/ O9 U& E7 }$ s: @
一、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e/ N+ m+ X2 X6 V9 X- ~7 e
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5 F' U9 k0 v' u5 A R8 A" c" v7 c第三节齿轮传动4 E2 x1 P) [ B$ o$ P
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 m* J, d: T0 J二、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 r8 d2 }: b: ^; W# I) n第四节斜齿轮传动
) @% Z" N" V1 ~, J) n9 o& h一、斜齿圆柱齿轮齿廓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 `# R7 B/ @6 o( q: Z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9 L! {& w( J0 y# m- b三、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2 A8 `$ f4 Y5 }- J第五节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q/ x2 o. G( w5 Z. z p. j
一、概述
+ ?- k- o, x9 t2 [二、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E; D- e. G* H6 ]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 t" R: F' ?5 E7 x第六节蜗杆传动8 b% ]7 n& w' l8 C$ l
一、蜗杆传动的类型
% u: d1 Z1 {8 N0 S9 J/ }2 q二、蜗杆传动的特点/ A8 n' F1 C1 F9 s* B1 |% ?
三、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5 I$ x' Y0 I6 ~6 C# D
第七节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9 v% c* ~( U; X" O" s/ L
一、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 _% f8 c, @8 U, U: I二、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 ~8 A0 A G0 c" c& F5 [/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0 f/ x* ?5 p) Z5 U5 x, H四、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 s+ g! @+ d' p7 y
第八节功和功率
0 O, V# G2 H; }$ B( Y一、功的定义
3 p. V( G$ |/ x: L' L二、功的计算$ O, S; G( ?, A5 J0 J h
三、功率) R) N$ T/ T0 { r l. C
习题
7 @ U+ t y! b( P2 |7 a2 W3 l8 L9 W; e+ O" e' ~) n m
第九章机械变速传动$ ^, m+ J, o' v' ]
第一节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的特点
2 H$ I0 D- [6 W& e- J' e b; d# t第二节有级变速器0 ]+ n- V# h0 I% m* |
第三节无级变速器
1 ]) |7 d( X* Y( O一、宽三角带无级变速器
* X4 B0 M( n+ S; }0 e$ r. z& b二、齿链式无级变速器
: ?7 y0 n' B: k习题
: o6 g' ? C/ U1 h7 r( @
4 g9 t$ M) n2 H! i' m第十章轮系$ k: w) I: j8 G$ A4 T: m8 r
第一节轮系的特点和分类: Y8 b" b5 j! X7 W
一、定轴轮系
6 ^% A, u$ c s% p" K3 l二、行星轮系$ e1 y E: r4 a$ j9 g1 a, v
三、复合轮系
5 y8 M- A$ N/ g$ \# Z, u第二节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i2 H' |% T0 ^( ^2 ^$ u3 `
一、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G) ?' l" L4 o
二、空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j6 C! x4 H( @: n. l I
三、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7 I1 i6 J) ^$ b" H! }, i# A* X
四、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 P: g( k0 U+ ]% {4 }第三节轮系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1 l) M% G2 z/ O$ V. e
一、实现大传动比& Q8 [, M: x! B4 p6 w/ q
二、实现换向传动
; I* b6 v) P6 }; u三、实现分路传动9 h; n" ]3 F8 x; A( @9 U
四、实现运动的合成或分解7 y( n8 ^" D P2 m8 Y3 z" C
五、实现增速传动$ Y5 N8 j5 u! f, F
习题
% b0 Q' A( c/ J$ Q
' ^) h' @# C/ y+ V第十一章联接
" U) g4 `. y9 h, g第一节螺纹及螺纹联接
! z/ H S( E* s' u q: }' I一、螺纹的类型9 c" ~/ }; Y; w3 ^6 Q( K
二、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3 z! o2 }$ T% i# v1 r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
1 v8 c5 N. b$ q" r2 A( g四、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 l& |& p: c: ]* z第二节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8 V, d/ Q) {0 e# q& q一、螺纹联接的预紧0 q4 W- C8 }8 x$ F! u; r% ~
二、螺纹联接的防松
b* L& J6 t. J2 |. q! D5 A' h第三节螺纹联接的画法
) c2 p5 x& F+ g+ L/ L) ?一、外螺纹的画法
- n* M6 I! Z! P- q! u+ Q- @二、内螺纹的画法6 d- O3 s( u1 F
三、内、外螺纹联接的画法
_2 G/ p8 w8 J R. V& v% _第四节键联接
, K/ k2 ?( }/ R3 _# x一、平键联接
6 o5 C% G D% f+ b二、半圆键联接, x+ @( }0 j B; J
习题
! p! W& b0 Z$ u4 O. ^7 v6 n8 n0 b/ Q7 V9 a# g2 h1 A4 B
第十二章轴及轴承
, @. F# d' p: i/ P( U5 G, V第一节轴0 D+ V, S, t7 F1 k. U3 c
一、轴的分类
6 x& s$ C2 ^! v5 L二、轴的结构$ f2 [9 U% E7 Y4 w7 M( Q/ z' c
第二节滑动轴承
8 O/ |" H) ]9 L6 h4 K3 b+ y2 m一、滑动轴承的特点、应用及分类4 X' \0 U$ `( ~+ g7 K8 g# R
二、滑动轴承的结构, ~( B- i3 P2 }( o
第三节滚动轴承 - D" N9 `' _/ p- a; @7 R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
; _1 R+ a# z7 p o8 }二、滚动轴承的优缺点. f3 x g* x4 r) I: [0 ]5 D3 F
三、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 C- o D* ~( ^! K) I) {2 z4 \
四、滚动轴承的组合: v: B/ M% i. h
第四节润滑和密封; t. B/ l9 e$ ^0 |: G
一、滚动轴承的润滑
. Q, s2 O/ k- N9 n. n二、滚动轴承的密封2 y5 C, z& H4 G8 G O
习题
; R2 X4 f4 S6 Q! H
1 F0 F: `. ^7 n; Y3 r6 J" i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 Y H8 Q7 Z' W8 `第一节联轴器
/ C# \' L( e: Z一、刚性联轴器
5 R y. ~/ |0 C o. f3 e二、弹性联轴器- a6 h- }$ [) D" N
第二节离合器
" d6 h! f; \6 }! `1 O8 D一、嵌入式离合器
! }5 d% F5 u/ N* y/ L7 s二、摩擦式离合器/ O% d1 L, M; |1 y
三、超越离合器5 n u' |5 b: D% M6 M) [; K; J
习题
4 G2 U+ y6 t% w8 A" G$ ~( I; I: b3 Y5 {+ ^- \' N. S4 L9 C
第十四章弹簧
2 a q5 o+ @$ A7 Z; ]" B一、概述9 _2 O. l( Z3 ?7 ~* g# j
二、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
. i% f1 o: {/ E' A0 c习题5 ^0 z( ~9 S5 ^: @/ f, I
- v. T, y0 Q& }
参考文献
3 ?& T2 ^9 _7 o8 ^% E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