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机电仪]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周琪甦,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21: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周琪甦,PDF。纺织职业技术教育教材,高清,2005年出版,4.5M。) ~- i  V# ^: ^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pdf (4.46 MB, 下载次数: 2) & a2 C! P1 J/ W$ b! |
9 w0 w. y. r+ i2 w7 W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周琪甦,PDF.jpg
内容提要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为纺织机械基础教材,主要介绍了机构的工作原理、通用零件结构知识、机械图的识别、力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械识图基础、力学基础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机械变速传动、轮系、联接、轴及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弹簧等。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可供现代纺织、染整、针织、近机械类、非机械类专业师生使用。
9 ~& X5 s! B+ b目录 % `% C/ n: D* Z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4
2 M) ]0 {5 {1 G2 W
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14
( D% P) G) F% l" l2 d1 I  一、运动副 14: d9 N/ J- ?  ?
  二、构件和零件 14' t; O7 n2 m. _' g7 w. L
  三、运动链 15" `# T, ~4 ]7 y' v
  四、机构 154 I( l* P. q+ d
  五、运动副的分类 155 U* z. C& h* o4 a% a
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17! J+ t8 e( B$ ?9 z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17% ^8 V; ?' X: I* W0 Y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符号 17
" J1 B8 S1 d2 m  三、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19
+ |. R: A# i/ p/ E3 H% ?& e' }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0
) U! Y* L$ K. Y4 ]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0) W/ ]8 Q6 [% ^  ^
  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1
2 f/ D& \0 |$ K  三、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22& }- t  m+ }5 J; U# T0 h- G. i
第四节机构的组成 264 U3 E4 A$ X- Y- O7 ?
  一、杆组 26
, {. a) J0 y# Z+ Q5 n( z  二、机构的组成原理 28# `6 o' q. s& Z7 v
习题 28- D  O) K4 v  [/ `! ^* A
第二章机械识图基础 30& q. @9 U3 W, k& D1 p- A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知识 30, d& K' y* h4 ]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30
" |6 T, A9 E: p. S6 w  二、比例 31
4 y+ q% u8 `! x* C( a+ n" v  ]  三、字体 320 `  E, C6 z# T) H; t
  四、图线及其画法 32
$ J) T$ Z  a( M. @6 |/ }  五、尺寸注法 33
+ S5 q( L9 H% b 第二节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34
9 r9 j5 L  N3 r, b. |) O$ N  一、投影法的概念 34
' i! R8 p) n) V# G  二、投影法的种类 356 J: i& P1 q2 @1 D; z
  三、正投影的特性 36
8 d) ?3 ?- o" V1 t, B7 d+ v 第三节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 36
6 A6 L9 f+ J8 Q) c# {* e  一、三视图的形成 36
+ i5 X  x1 T' @! o3 Z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37( L& F6 W4 Z- H* Q9 Q- I
  三、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 375 J3 r2 V. w4 L! {, ^
第四节基本体的三视图 38  y2 L. c7 z* z/ N1 l
  一、平面立体的三视图 383 y; C  ~0 N  g/ y
  二、回转体的三视图 406 Y6 D7 b8 ^9 |% \: m  V
第五节组合体的三视图 41
. ]4 L5 C2 Z8 w  Q3 H" Z+ k+ x, X  一、平面切割立体 41& k: n- u0 \0 U' C) v7 s
  二、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45, C# v! ^' [& t$ S1 G- b3 N
  三、看组合体的视图 47( s$ A( `. f' E3 Y' c. {) W- \
  四、看组合体的尺寸 50# `: [2 f8 M% b" Y; B! ?7 k7 [& l
习题 52
4 T1 U) \9 ~; h* ^第三章力学基础知识 55
3 F. ?) D8 W: T, x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 551 t) ~  x8 O8 |# m( a4 M* U
  一、力的概念 55# b% r4 P, K6 ^+ y
  二、力系、等效和平衡的概念 556 v, ^- I6 H5 s( V: B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55
" c$ i1 K4 s4 Z" D  g. S 第三节约束和约束的反力 57
0 E) h# {) c' B  一、柔性约束 58
0 M7 P) K; w  z! W5 ]4 e/ J! B3 j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58
% y' b- w4 @. }& R/ u) _2 H- ]  三、铰链联接 58
; w! M2 k' O- i# J, f  ]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60
( m6 |; a, B6 Z  n 第五节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61
/ S  W; Z5 H* C2 f  一、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614 x' x/ O4 {# [8 f7 w0 [
  二、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61# _8 ^, u5 y' u3 D
第六节力矩 62
. I7 w# H4 |8 `" g1 x  一、平面上的力对点之矩 62
4 L( s" P: p3 ]/ O, M  二、空间问题中的力对轴之矩 63
! z& U1 I4 d$ _2 G 第七节力偶和平面力偶系 65& c+ b+ r# K+ l5 S
  一、力偶的定义 65
  q: @( m9 ?5 ]4 J  二、力偶的三要素 65. B# S' s0 A- w, z2 }- z! \2 v
  三、力偶的等效和力偶的性质 65
) |  |9 c! x9 z: e0 u  四、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66
) ?, ]) t( o& w8 ?/ J  五、力的平移定理 67
  D/ G: i* w2 g+ r& |6 C2 M5 `/ U 第八节平面任意力系 68, A: J0 x  t& V4 H/ q, e& q) w- O
  一、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68) m# X8 A. X  o$ _& M) I( d8 D1 L
  二、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69
, P% H- t! k- x6 I2 Q- u  三、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69, h+ J( E, o# b2 r4 S/ W6 @; M. M
第九节空间力系 70/ X3 L$ e7 b# h+ d/ d7 @3 v; i
  一、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 70
% \2 m8 d- v# q# m1 T  二、空间约束简介 72
- B+ x/ t3 s6 \' R6 j& V  s  Z+ B 第十节摩擦 740 K, E0 O' b: Q0 p" l' {
  一、滑动摩擦 74
+ C3 T/ x! ^# e0 ]+ J3 @4 C) Y& y  二、摩擦角和自锁 755 F! \6 y: Y- K% M$ x
  三、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768 X5 I6 U5 S& H) r* G3 ?7 i
  四、柔体摩擦 78# F/ D7 q  Y1 k5 ~1 Z7 I: y5 x
习题 80
6 w  e) p5 X% d1 U! q6 F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 84- X8 v, Y1 V3 F. b1 @: C
第一节点的运动 84: ^- q& t) r" e  H" x/ b1 ^& h( f
  一、自然坐标法 84+ X2 |: |! @( q
  二、直角坐标法 85
5 q: d4 }! `& }& Z, u 第二节刚体的基本运动 88- p& K. |9 m$ w5 F' S3 i
  一、刚体的平行移动 89
( b- I6 H+ s6 v& w+ T4 E) z- A  二、刚体的定轴转动 89
0 y: \: }+ H2 T0 X$ c9 @ 第三节点的合成运动 91
3 s) V# e) v& j* i' S* i( ?  一、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 924 l4 z8 m% T) z+ G0 U- n
  二、速度合成定理 92
9 C& k9 H8 A, D1 I& o3 W 第四节刚体的平面运动 93% p" }. V! S, R; {/ o3 d; v2 ^
  一、平面运动方程 94
$ N' L0 m" p7 m  二、平面运动的分解 940 H. m9 h0 r9 h
第五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96/ V* [; T! t' g+ `" M# O1 t8 }
  一、曲柄摇杆机构 96
8 G# A: c0 @7 i3 R4 t& P  二、双摇杆机构 98, t0 {4 k$ ]/ N  F' R
  三、双曲柄机构 98
7 H+ x" D( K! C; U( Y) F 第六节平面四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1008 C& |/ E% a: p
第七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演变方式 101
  ?& \' v3 z3 P! E% x, |' s2 O! k  一、将转动副变为移动副 101" `# ?0 K# @6 ~. J8 {
  二、扩大转动副元素 102
9 z9 b7 `' A! J6 n. s; D  三、以不同杆件为机架 103
: `6 B& k5 I' L" y  四、含有两个移动副的平面四连杆机构 104
- |+ Q+ T' k' G$ i 第八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105# `( W- s, K2 V* P8 Z
  一、急回特性 105
7 U$ B9 |9 H9 q, t  二、压力角和传动角 107
! o" |6 T7 h* n: b  三、死点 1081 i- v7 N. ^/ ]7 h; ~7 b
第九节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10
( G, ^8 C# q3 s  一、视图 110
- w7 e' {6 m" o6 {  二、剖视 112
" R+ E. r1 W8 H3 w3 {2 d  三、断面 117, K( ~2 J# I% J- k2 M
  四、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118
, j: Y) i+ E) Y1 j: e* @  S+ e6 S 第十节零件图 121
* c6 X7 J7 g! r$ |/ B  一、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21
7 N2 ~) }4 K  J7 }  M, r  二、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121
+ a+ V1 P$ L5 U9 ?( d  三、读零件图 127
7 Q1 T- k; \6 T1 Q" H 第十一节装配图 1312 Z) M5 j' q7 K: }$ i
  一、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131
+ h) r* j5 Z( U$ U" y5 U  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327 N! a8 C9 V' r, R
  三、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34
+ d% ~/ O( I+ D- K  四、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134- Q$ D2 ^3 q6 G* ]# a
  五、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135' I1 R5 P: _( D( h' H- s
第十二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常用结构 140
) v- G* X4 H$ X; S  一、构件的结构 1406 C: x' o& l/ f, O) K% k+ t& |
  二、转动副和移动副的结构 143
8 T6 B# s/ X0 l$ W 第十三节平面多杆机构简介 144* p# H# z6 o$ ]% \' |
习题 145
# R& H8 n$ E( i$ m  A# `* A第五章凸轮机构 153
* e, `, L2 ~4 z' }) D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和特点 153* M- O) t6 c  V+ c9 U  p0 k
第二节凸轮机构的分类 154
2 N; `, D; I) M% p: U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 155
: n. c+ w* O9 K  二、按从动杆的形状分 155
6 D2 Q% F4 D" |  三、按从动杆的运动形式分 155& Z* R) z1 }* n8 I
  四、按凸轮与从动杆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分 156
/ r3 M3 p$ H0 }# e# I" J 第三节从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 156
$ w$ }) M6 r; T6 I/ s/ L  一、等速运动规律 1576 C" v, w, P. O( _% \' n" S& ~. k
  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158
  v# H9 i1 y  U  X. E  三、简谐运动规律 158/ i* g5 w! u8 L& m6 v
第四节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159
0 v- C# w- W5 B/ \  一、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159+ ?( d7 d2 U" d2 L
  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160# u3 R4 p8 _+ w2 ?
第五节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64. E. \1 V1 H# J6 B. y6 x/ t
  一、滚子半径的选择和平底尺寸的确定 164& S# A9 g( x/ w0 q0 b* W! T3 M7 E
  二、压力角 165
7 E- d$ v; `/ R" _! g  三、基圆半径的确定 165
. u$ Y( \) ~3 n/ I 第六节凸轮的结构及安装 166
: |/ `/ E1 O8 }2 |1 W  一、整体式凸轮 166
7 ^& M6 E/ W" ^& t3 S+ B  二、可调式凸轮 168
; R8 j2 U' l( I( X6 l 习题 170) }5 O* v) f9 J* X: q' B
第六章其他常用机构 171
. \3 D/ B2 y3 E  J/ L4 O 第一节棘轮机构 171
0 ^/ l5 O: O$ C# l2 z  一、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714 x& d$ d! }' w3 h1 l" K: r
  二、棘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171: g  c: Y: `+ k' M! L( b
  三、棘轮转角的调节方法 173
2 P5 J3 J/ q$ B( X 第二节槽轮机构 174" {  i1 t; L6 m
  一、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74
+ ]+ z0 B$ p  b5 a  二、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74, M6 B2 W3 w0 i, G& S+ _; b8 ?' `
  三、槽轮槽数Z 和主动件拨盘圆销数K 的确定 175
; T0 b% ^- ?1 ~+ M& G 第三节螺旋机构 1768 h4 w4 ?6 X" W% G
  一、螺旋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766 |" z$ b3 O2 W0 J
  二、螺旋机构的运动计算和几何参数 177- x, o' t& p  {+ o8 Y3 l8 {
第四节不完全齿轮机构 178/ [# [* z, v% Z5 s! }9 G7 G
  一、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78
% ]) G" I" a: A+ z7 N2 D  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特点 179
5 S) X9 V: F% H3 z# c1 [* T& L1 _- \# ~ 习题 180
8 L% m, c, I" C9 J第七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1819 h) n: N) N# V( i" Q
第一节带传动 181
* i+ x' c; ~9 V: R" r- f  一、带传动的类型 181! @0 T0 r0 d2 S0 Z4 ?  i$ \$ q' v6 `
  二、V 带的结构和标准 1838 O  N7 n- O/ u+ q# `9 Y
  三、V 带轮的结构 184- d, c4 x5 k" J2 F* o  H9 p
  四、带传动考虑摩擦时的平衡条件 1851 b( @, j6 q' S  ?' Z
  五、带传动的传动特性 186
$ x) B% j  X/ Q- w6 D9 J, ?/ e8 g0 u  六、V 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187
  `# `& C% H; [2 ?% H" I 第二节链传动简介 188
$ a7 x9 v3 l7 L* P1 g; V! B 习题 189
2 ~6 p) H4 z3 Q第八章齿轮传动 190
  y$ L# M3 ~* t! z8 \0 e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190
4 \5 t( f' M  }% ?  一、传动特点 190
- t( F$ |; O8 ~- S' b% n- l* J% m: W) Z& C  二、基本类型 190( X$ c6 R3 D# X" Y! {& |: r6 u* }
第二节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91
6 j; T. Y# n; f6 g% G7 g  一、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191
3 i8 a) u. d3 ^& s+ z4 C. [  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93
! G2 b/ J2 D/ P! O" o 第三节齿轮传动 194
* F4 G* D# U7 K- x* f; h9 M6 |% Q  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94
& p) F% f* Q( }+ i- |% Z  二、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94$ N8 V" `+ ?1 P' k' R, y) ~- E
第四节斜齿轮传动 195' ?) E+ F( n- Q! f$ b& d
  一、斜齿圆柱齿轮齿廓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 195# h; K+ C0 _) r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1962 J! |+ p/ h5 l" y( F( e
  三、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97
- n% M3 Q2 o+ s1 V3 e 第五节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98
2 J( J8 n) R8 j( \) z( t  一、概述 198
8 r& o' I; ]) K, O  二、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98
3 w; k: X* \+ m7 W: h; N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198
, L8 c# f$ z- W" q; h% {, D 第六节蜗杆传动 199# R, ?1 v1 C) O/ \8 p0 S
  一、蜗杆传动的类型 199
) j: F3 {2 u/ Q  B9 [& F( p7 c) y  二、蜗杆传动的特点 200
0 v( b9 W! [' h, T- ~6 w# _: N  三、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200
' \- |4 }  ~+ N% B9 j; a6 @ 第七节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202
" _1 z9 c3 X' }& {( T5 u  一、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202
- ]. L. \7 g  P$ X' m, ^; K8 b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2038 e: L6 C. E5 H2 P3 Z# ]0 S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204& ?9 J0 G  k# i
  四、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204: s, ^. c1 `. S
第八节功和功率 205
$ [# U3 t# N. Z" j6 i  一、功的定义 205$ t0 b, P4 X: {# ]
  二、功的计算 2063 E: y: w: U6 j/ {; E% ]
  三、功率 207
( q, g, y' @( L9 D" w, W 习题 208
2 E( w0 G3 f+ \) s第九章机械变速传动 2105 u8 v) _: u+ `1 b
第一节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的特点 210  v0 x7 i( \* Z) O* U' K4 Z+ r
第二节有级变速器 211& S* O( L4 G/ _% `* N3 f
第三节无级变速器 212- I" z3 o, }2 i' s) @7 ~* j3 l7 O
  一、宽三角带无级变速器 212  B+ h: q2 L" A0 l6 Y, K  Z
  二、齿链式无级变速器 213
. r" Z" j6 k! j- A8 L7 C8 ~; ? 习题 214
6 k6 Y5 @; l7 u6 y9 _0 i第十章轮系 215& c. b: j* E0 m  k1 o- G: a9 q
第一节轮系的特点和分类 215
8 _" G7 v+ T, K/ D1 m  一、定轴轮系 215
) p" B. z4 Q) W% f" |& x( @# r. B  二、行星轮系 2157 u: L9 r& j$ }  S
  三、复合轮系 217
( @- p. {+ @' ^& |' T 第二节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18
* C, c% I  I# Y3 O& X  一、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18
. ?1 s, o$ `5 x; V3 V0 o  二、空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19
' p2 R7 `, g( s2 _$ k) p5 n  三、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20
( `$ G% a1 j( [$ x( K  四、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22* N) B7 ?* E6 w0 _6 n8 W
第三节轮系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 225
* L, I* z& r( |& G$ t  一、实现大传动比 225
; x! z/ x2 e- N5 L" b6 L% Y6 P4 d  二、实现分路传动 226
1 C2 G3 s: Z9 f1 [, D  三、实现变速传动 226
! b8 ]! K+ b, V  四、实现换向传动 227
+ o! U9 u- \3 o$ b( |: w- A  五、实现运动的合成或分解 227
5 s2 {  a% t- ~- X3 q0 K! K  六、实现增速传动 228& D+ ]4 U* ]6 ?% `! L3 L
习题 229+ i5 B* }( h  z; m+ W
第十一章联接 2329 e8 y' X6 l3 S0 t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联接 232, _4 H+ _! D0 _# w2 P0 ^* K8 Q! g
  一、螺纹的类型 232
+ n: C$ n" l7 V" m; _$ @# |; z. k! e; {, P  二、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 233
. x* h: n) y) Z  g) J9 p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 234
1 f3 F3 r+ j  ^3 G7 n" O  四、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234
0 `7 ?" F1 a3 w 第二节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236
1 c0 ~: o1 [" H  一、螺纹联接的预紧 236
2 d" M7 V& r; }( n  二、螺纹联接的防松 237
. Z: D7 Y/ w4 `3 p5 A 第三节螺纹联接的画法 238
; _: n% k. d/ b+ S3 ], y  一、外螺纹的画法 2389 P3 f% L9 ^, ~: C) `) H* s! Y
  二、内螺纹的画法 2394 b6 \8 [  z$ S" f
  三、内、外螺纹联接的画法 2402 c3 B' h5 K  g  Q% h
第四节键联接 240
& v6 E" O$ A* j2 b( X3 K  一、平键联接 241
  Z5 f3 Z/ K' {" G  二、半圆键联接 2424 i4 W* Y" T5 g& _. S* I+ h
习题 242; h$ n4 n7 J4 m- K( u- K2 T
第十二章轴及轴承 2437 _+ [0 i' f7 Z& U' f
第一节轴 243
+ i4 M8 v: f5 X* }$ }  一、轴的分类 243! B9 f" ~8 ~" }' H& z
  二、轴的结构 2435 f% O4 R7 a0 [4 `+ d
第二节滑动轴承 245
0 ^8 }! a8 U  J9 }% S8 b  一、滑动轴承的特点、应用及分类 245
3 m$ i: ^6 k9 e. F  二、滑动轴承的结构 246
; D8 F" W0 o1 i 第三节滚动轴承 247
, s6 l" y& n* @6 B5 t- C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 2470 i& A& O- u7 {: _3 r7 ]$ E$ q
  二、滚动轴承的优缺点 2473 m- X3 G/ f/ W  _( \( J
  三、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47
( b2 K( k) r6 Z" d* \. J9 \9 l) c- Z, h  四、滚动轴承的组合 251
2 K0 N2 I: D( X 第四节润滑和密封 255" n/ v  o( s: Y. c0 }
  一、滚动轴承的润滑 255! \/ |5 J9 v1 r; K! N
  二、滚动轴承的密封 256' D& s+ ]5 s! W4 M- D1 s: T
习题 259
2 Q( Z& x+ w3 \+ M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260
6 k, h: ~' \5 i2 ?' T8 b/ Y 第一节联轴器 260
5 P' I* ?. h! q  一、刚性联轴器 260  N# d# o7 v* g
  二、弹性联轴器 261$ h2 Q$ T5 ?: X' D
第二节离合器 261, U4 x3 I  `7 f- ?' G/ @2 E: l
  一、嵌入式离合器 261
5 U3 `( s0 s/ H3 A8 N  二、摩擦式离合器 2621 W# B4 [, r4 L5 {3 n# ~
  三、超越离合器 263
+ e3 u% k5 p# i1 u7 \3 m: [ 习题 264
. R1 D. M4 s. G+ F3 I1 p- `7 S第十四章弹簧 265$ V! e+ M3 {' |) s$ ]3 z
一、概述 265
" m6 C! L: _( d5 u7 X 二、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 266
: H  I* X( ~7 n. ~) k: m$ p5 m 习题 268' X8 r$ A$ e* G
参考文献 269
, ?' }# x6 G. b: H4 U6 s3 s- I3 @' x0 [% {- Q$ L, W2 I0 ^( u

) I% G) v4 e2 l: F, p1 ^  }! m+ Q9 p

/ W" p( |/ T. c' m; @2 }' k/ Z$ y! s3 }) @

- q# z1 S- @$ B3 `2 k- M. k6 Q) t# o! E6 s( y, ~  m! [
! k' e- X$ y" D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o- O1 R% K, [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第3版),周其甦、梁海峰主编,保慧副主编。有高清、不可复制版。
% f& Y2 r" b0 t! T3 R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第3版),周其甦、梁海峰主编,保慧副主编,PDF.jpg 5 X' ]2 F1 O7 t; L
目录
- o6 K2 t  B1 r$ H( S( Q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 g+ ~, g8 ^# G- f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s2 j; b% H( W3 R7 p
一、运动副
7 r$ O* |3 i8 U! k4 Y二、构件和零件
  D1 `) }; E7 C! }/ l! G三、运动链
- O6 D2 \% x* a" q. Q' V* t四、机构, q( }" S( L1 }7 p) n# r$ \
五、运动副的分类
" U- Q5 P% R  C; [+ O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 ?, L4 n/ g: r9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 c3 `& f, V( n# n; ~7 Y9 g4 h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符号8 l( A6 {9 R! b% `. W  {* G0 a
三、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p2 d- u3 {: ]% V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3 z& g; Q0 m. y8 d: G: E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j  ]2 S$ @% W( R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J5 s3 O2 t/ R1 U9 a* r
三、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d% ^/ g* u0 R1 [( l
第四节机构的组成
, t, D! s  z' i6 v% A2 f一、杆组
1 Z0 l+ R6 L8 u二、机构的组成原理
) t$ {6 h. V/ S& i习题
) O- U7 o. Z, i% z5 f
' w7 K6 S$ {9 r; {1 V第二章机械识图基础
5 @2 q. `6 ^8 y+ i" s第一节制图的基本知识
3 Z# t3 d% c5 O2 t)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7 w' q1 q: b( S; b+ R- f二、比例
2 `8 H1 G) [+ S" z7 k三、字体* @4 P% @% t+ G; ~  {9 G
四、图线及其画法* y2 ~* t! u" M. M( U0 e, L, }
五、尺寸注法
: W' X3 ^5 `: I$ E% x4 e第二节投影法的基本知识7 l0 |$ K% z7 v* Q
一、投影法的概念
, r' e" K+ u7 c二、投影法的种类
0 D3 S: D8 H- f# r% Z' N三、正投影的特性
7 @( G$ I1 {! M4 ^1 ?2 I第三节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 }8 x; C9 V- z& T0 j
一、三视图的形成$ o2 w: I7 k6 p- T; c) i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6 ~/ Z* b& H" J
三、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5 p0 {. {1 w0 T! z' e( B: k
第四节基本体的三视图
, T/ W, L6 P& I1 h6 M3 i) B9 P一、平面立体的三视图. E6 i/ Z& Q' m9 |5 u! q. Z
二、回转体的三视图
/ X* X. p0 n- z8 T第五节组合体的三视图
7 M5 [2 Q% M: ~, U5 {/ _3 {一、平面切割立体  u( ~# C' V2 ]0 K/ e6 ^" I# v
二、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 P; R/ ?8 V. r" _9 a
三、看组合体的视图
2 t5 T  Q/ n( U8 [5 O2 h四、看组合体的尺寸5 M  c! p8 c, B4 p
习题
  o* R* A  m/ X: e9 _# G5 {9 `
! Y' S' n* ^, l& f' e( x0 z第三章力学基础知识
2 O+ |" j) g+ J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
( u+ `+ z7 ^; ~) i一、力的概念# t) A: a, ]3 L& f; ^6 e6 m/ q2 P0 w
二、力系、等效和平衡的概念, o8 E, I: D, p! r/ J! s1 _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V# K  X/ s! {- ?4 @  m8 W/ d' ^" X4 W
第三节约束和约束的反力
, m# I2 n; K7 u一、柔性约束
7 r' B; O; J6 v# s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7 s6 L; Z( V$ |3 v" u: P8 `三、铰链联接7 I7 j( s. d# ^% |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4 S4 c$ A% m  P' M! {* m; f$ O; e第五节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2 o& D; I8 p' e% Y! n+ K" U' D一、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 s- Y1 x, g2 F+ v二、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9 e/ Z; {1 Z# u* C" M$ w* Q第六节力矩
- f+ @$ s. H0 }% w$ N* p0 _一、平面上的力对点之矩4 b  |- S' u  K. _  w0 m
二、空间问题中的力对轴之矩
9 ^) F/ ^: b2 N, A6 Q% j第七节力偶和平面力偶系" b9 ^/ a0 E  l
一、力偶的定义
9 ]5 c5 t) S) C1 f. I0 }# p二、力偶的三要素
! y+ C% r4 c8 R# P( J三、力偶的等效和力偶的性质( o) m4 B4 \9 y6 Y! |
四、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 O" s, o: i: f6 _9 y) Y/ ?, g五、力的平移定理
6 W* e* j) h$ I: X- \第八节平面任意力系, X: q( _% ]. t/ ?- N: G
一、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 N* n( q  n4 L4 v# E二、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 T/ ]7 ?) }  x三、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F2 B5 o4 A, n+ S5 y) K/ H1 C第九节空间力系  W( @8 o# y* o+ M- L" V
一、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
5 n+ W0 W/ R+ W0 w0 O二、空间约束简介. H$ @) x0 l7 O0 M( O
第十节摩擦" p# K5 o3 G; ^
一、滑动摩擦
+ h, m! @' N; S# G; ~4 }二、摩擦角和自锁
8 n1 B6 I% ~7 o5 v三、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 ]; u/ s& s5 l# q
四、柔体摩擦
& u$ i% Y# B+ n: e! R3 I4 J习题; Q: W/ ]/ \, p) I/ b
, ^& d" {4 f7 Y& m# C
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
3 t2 G/ c( L4 L+ b第一节点的运动
% p8 ~, P& `0 P( h% p一、自然坐标法
; l" U' x* R% L9 e二、直角坐标法8 O9 D# r3 t0 W* I3 E) {
第二节刚体的基本运动
6 ~1 w  C. R. Y+ w& Z一、刚体的平行移动& R9 a7 s* T6 X, g. L3 W
二、刚体的定轴转动+ ], @0 j8 h' L6 R: z
第三节点的合成运动
# |) s4 |0 y6 q1 L5 t一、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 s; L4 ~( H8 s7 a
二、速度合成定理. [* Q$ x" G2 w+ C
第四节刚体的平面运动, t$ R7 w1 D  O
一、平面运动方程; P) g! C' R* e1 c2 F
二、平面运动的分解, }' c2 ?3 ]0 X. @- A5 e0 `* n
第五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A5 q' d7 B( W8 [0 t5 F
一、曲柄摇杆机构% w# G+ j. k% |
二、双摇杆机构- y. ~: h: X- X% W
三、双曲柄机构& W( h* R3 P8 |2 d0 ^
第六节平面四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5 b* O& v, \+ q& D! C) ]
第七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演变方式
6 m$ M) U! B% t+ [  Q' T- Z. s一、将转动副变为移动副
* A* l" [6 _& O, S- E. O二、扩大转动副元素
3 ?4 x9 \% [+ o: }三、以不同杆件为机架
  @4 Z% C9 k/ j! G+ z四、含有两个移动副的平面四连杆机构, q. f8 g2 S8 B" P3 ~/ j6 i
第八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 L; @% v# {2 X8 R3 \一、急回特性+ |+ }' V1 q2 H& ^! @5 ^0 y! u, ~' q
二、压力角和传动角
* Y- p+ t( g- P" N/ |( n$ K三、死点
7 ~% ~/ X" g; ?9 u. |* R第九节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 G0 L: y) D% x) r5 A8 w一、视图
) d! F8 f2 s8 }: h! o: {二、剖视' j, F8 Z# W2 O; T* U6 b" Z8 c9 Y
三、断面7 i1 w5 H. M+ H
四、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7 n$ d8 t7 U# O& N! q第十节零件图6 p% n4 P- s9 a+ a6 y
一、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 q# B# Z- {. ?6 {二、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0 t  B0 M' N/ _3 H9 J4 n& b6 w6 X% G三、读零件图
! f' ^! w' f( `, t5 Q5 ~" U0 u第十一节装配图
/ C8 j' S- k2 T. I2 e; z一、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3 g; N0 S- n; [  S8 f5 ]8 K. @
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 r7 Y: Z# ?1 v2 E* @三、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B  g/ Q1 k9 f# Z
四、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4 F* C/ G: K" R( j
五、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 Z: x+ E5 u, U8 P第十二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常用结构
6 }, i: O2 f/ `一、构件的结构# C+ p' T, X- v" r& }0 b$ q
二、转动副和移动副的结构
$ [& K6 i, ]& ]第十三节平面多杆机构及可控机构" \0 W- d  a, S6 A% e4 [
习题- ~9 u, L5 A5 c4 h; P

7 [3 r) u& D& m第五章凸轮机构
, y/ H" m! ^" ?" H第一节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和特点  a6 }+ b4 K: B7 l
第二节凸轮机构的分类( j1 }1 n; i# s* U- P0 f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
4 X( E9 d$ D1 d! ^& N! G1 w2 n4 g二、按从动杆的形状分- P/ p+ ?8 |/ b
三、按从动杆的运动形式分/ @( W! e  X' ]/ N, c
四、按凸轮与从动杆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分+ l1 E  _# Z; `+ w. b0 ^
第三节从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4 I2 o8 r/ u* u' U- M
一、等速运动规律
- ]9 ]" b- K2 L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 I: E( l. U, S+ P0 z0 n三、简谐运动规律2 L& E% j, h- g
第四节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h: F3 B/ h8 [0 a  ^' R  Z0 l, ~
一、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1 W9 C/ o3 {" z8 Z8 w* c) e- s
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 I  N0 J+ _5 ]第五节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5 \& \7 _$ H" Y; X0 f9 h( i
一、滚子半径的选择和平底尺寸的确定
. N2 A2 ], n5 Y二、压力角
0 A2 ^- s+ x- }& V1 X三、基圆半径的确定: k2 M3 d) h$ S" l; g' ]4 l! B; d
第六节凸轮的结构及安装8 G. k# H& ~1 _' j5 v
一、整体式凸轮  I' X) S/ m- _8 K  s) r
二、可调式凸轮
) B% I: S! |/ {2 P0 n. \+ S  p习题9 }* J4 b; ?2 E+ z. R/ ?

: w6 E: j$ t- N第六章其他常用机构% X/ c3 W5 f& }* s
第一节棘轮机构& ]/ G' @9 m6 ^" J. @$ F
一、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 Z7 N( G. I, v) f$ T  [" i二、棘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 k( l' `# W! r; {" |: s" B三、棘轮转角的调节方法( Z8 y# R2 Z+ t+ b
第二节槽轮机构
" s2 }, D9 a6 v# a* l/ ?* Q0 k一、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V! `2 M. i6 C% z, E+ ~/ t$ m
二、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6 c8 b& L. n" A9 Q三、槽轮槽数Z和主动件拨盘圆销数K的确定( m0 G2 P4 h7 {/ r" m
第三节螺旋机构! V6 w' U0 W3 x6 @* f9 |
一、螺旋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0 H8 V5 B9 }0 d2 }7 v# @0 ]
二、螺旋机构的运动计算和几何参数$ T1 Z# K9 C4 k; O5 \7 m
第四节不完全齿轮机构
9 j1 p$ x$ _$ q5 i7 {5 B一、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W' M5 Y+ ~  r# G( |
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特点8 c) T7 [5 [9 A3 O5 N
习题
: \5 C4 T+ I" W* @6 {. U. ?* T
  f& @# a; s) A( n+ q第七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 B' E; y9 ]& C0 g; H第一节带传动( U' |) b  [& W, [0 B& F
一、带传动的类型! j1 D" z8 q3 n0 _
二、V带的结构和标准# _. n$ h/ I9 m% {# L: i
三、V带轮的结构
2 T+ G4 _! `0 b: P4 R. @% ^四、带传动考虑摩擦时的平衡条件
( [* V1 F4 B2 A# x0 S五、带传动的传动特性
2 H, x5 k, ~' g& @4 U& X4 o六、V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 g6 C, Y% C9 T( K3 O第二节链传动简介  e7 P. y( Y' r1 P/ l4 j# H7 b5 w
习题
5 x, ]2 `) @; _  \# P# \! T! R. _4 ?" X. S
第八章齿轮传动; C) K/ {8 E1 R3 [# N+ A* S- G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 @& y0 i. G) K5 e0 V; {一、传动特点8 D+ r- r) o  y2 A  v. i% j5 T4 e
二、基本类型
& U2 A, I# u1 `: e6 U第二节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 k1 t- W/ O9 U& E7 }$ s: @
一、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e/ N+ m+ X2 X6 V9 X- ~7 e
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5 F' U9 k0 v' u5 A  R8 A" c" v7 c第三节齿轮传动4 E2 x1 P) [  B$ o$ P
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 m* J, d: T0 J二、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 r8 d2 }: b: ^; W# I) n第四节斜齿轮传动
) @% Z" N" V1 ~, J) n9 o& h一、斜齿圆柱齿轮齿廓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 `# R7 B/ @6 o( q: Z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9 L! {& w( J0 y# m- b三、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2 A8 `$ f4 Y5 }- J第五节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q/ x2 o. G( w5 Z. z  p. j
一、概述
+ ?- k- o, x9 t2 [二、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E; D- e. G* H6 ]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 t" R: F' ?5 E7 x第六节蜗杆传动8 b% ]7 n& w' l8 C$ l
一、蜗杆传动的类型
% u: d1 Z1 {8 N0 S9 J/ }2 q二、蜗杆传动的特点/ A8 n' F1 C1 F9 s* B1 |% ?
三、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5 I$ x' Y0 I6 ~6 C# D
第七节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9 v% c* ~( U; X" O" s/ L
一、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 _% f8 c, @8 U, U: I二、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 ~8 A0 A  G0 c" c& F5 [/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0 f/ x* ?5 p) Z5 U5 x, H四、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 s+ g! @+ d' p7 y
第八节功和功率
0 O, V# G2 H; }$ B( Y一、功的定义
3 p. V( G$ |/ x: L' L二、功的计算$ O, S; G( ?, A5 J0 J  h
三、功率) R) N$ T/ T0 {  r  l. C
习题
7 @  U+ t  y! b( P2 |7 a2 W3 l8 L9 W; e+ O" e' ~) n  m
第九章机械变速传动$ ^, m+ J, o' v' ]
第一节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的特点
2 H$ I0 D- [6 W& e- J' e  b; d# t第二节有级变速器0 ]+ n- V# h0 I% m* |
第三节无级变速器
1 ]) |7 d( X* Y( O一、宽三角带无级变速器
* X4 B0 M( n+ S; }0 e$ r. z& b二、齿链式无级变速器
: ?7 y0 n' B: k习题
: o6 g' ?  C/ U1 h7 r( @
4 g9 t$ M) n2 H! i' m第十章轮系$ k: w) I: j8 G$ A4 T: m8 r
第一节轮系的特点和分类: Y8 b" b5 j! X7 W
一、定轴轮系
6 ^% A, u$ c  s% p" K3 l二、行星轮系$ e1 y  E: r4 a$ j9 g1 a, v
三、复合轮系
5 y8 M- A$ N/ g$ \# Z, u第二节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i2 H' |% T0 ^( ^2 ^$ u3 `
一、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G) ?' l" L4 o
二、空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j6 C! x4 H( @: n. l  I
三、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7 I1 i6 J) ^$ b" H! }, i# A* X
四、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 P: g( k0 U+ ]% {4 }第三节轮系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1 l) M% G2 z/ O$ V. e
一、实现大传动比& Q8 [, M: x! B4 p6 w/ q
二、实现换向传动
; I* b6 v) P6 }; u三、实现分路传动9 h; n" ]3 F8 x; A( @9 U
四、实现运动的合成或分解7 y( n8 ^" D  P2 m8 Y3 z" C
五、实现增速传动$ Y5 N8 j5 u! f, F
习题
% b0 Q' A( c/ J$ Q
' ^) h' @# C/ y+ V第十一章联接
" U) g4 `. y9 h, g第一节螺纹及螺纹联接
! z/ H  S( E* s' u  q: }' I一、螺纹的类型9 c" ~/ }; Y; w3 ^6 Q( K
二、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3 z! o2 }$ T% i# v1 r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
1 v8 c5 N. b$ q" r2 A( g四、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 l& |& p: c: ]* z第二节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8 V, d/ Q) {0 e# q& q一、螺纹联接的预紧0 q4 W- C8 }8 x$ F! u; r% ~
二、螺纹联接的防松
  b* L& J6 t. J2 |. q! D5 A' h第三节螺纹联接的画法
) c2 p5 x& F+ g+ L/ L) ?一、外螺纹的画法
- n* M6 I! Z! P- q! u+ Q- @二、内螺纹的画法6 d- O3 s( u1 F
三、内、外螺纹联接的画法
  _2 G/ p8 w8 J  R. V& v% _第四节键联接
, K/ k2 ?( }/ R3 _# x一、平键联接
6 o5 C% G  D% f+ b二、半圆键联接, x+ @( }0 j  B; J
习题
! p! W& b0 Z$ u4 O. ^7 v6 n8 n0 b/ Q7 V9 a# g2 h1 A4 B
第十二章轴及轴承
, @. F# d' p: i/ P( U5 G, V第一节轴0 D+ V, S, t7 F1 k. U3 c
一、轴的分类
6 x& s$ C2 ^! v5 L二、轴的结构$ f2 [9 U% E7 Y4 w7 M( Q/ z' c
第二节滑动轴承
8 O/ |" H) ]9 L6 h4 K3 b+ y2 m一、滑动轴承的特点、应用及分类4 X' \0 U$ `( ~+ g7 K8 g# R
二、滑动轴承的结构, ~( B- i3 P2 }( o
第三节滚动轴承 - D" N9 `' _/ p- a; @7 R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
; _1 R+ a# z7 p  o8 }二、滚动轴承的优缺点. f3 x  g* x4 r) I: [0 ]5 D3 F
三、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 C- o  D* ~( ^! K) I) {2 z4 \
四、滚动轴承的组合: v: B/ M% i. h
第四节润滑和密封; t. B/ l9 e$ ^0 |: G
一、滚动轴承的润滑
. Q, s2 O/ k- N9 n. n二、滚动轴承的密封2 y5 C, z& H4 G8 G  O
习题
; R2 X4 f4 S6 Q! H
1 F0 F: `. ^7 n; Y3 r6 J" i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 Y  H8 Q7 Z' W8 `第一节联轴器
/ C# \' L( e: Z一、刚性联轴器
5 R  y. ~/ |0 C  o. f3 e二、弹性联轴器- a6 h- }$ [) D" N
第二节离合器
" d6 h! f; \6 }! `1 O8 D一、嵌入式离合器
! }5 d% F5 u/ N* y/ L7 s二、摩擦式离合器/ O% d1 L, M; |1 y
三、超越离合器5 n  u' |5 b: D% M6 M) [; K; J
习题
4 G2 U+ y6 t% w8 A" G$ ~( I; I: b3 Y5 {+ ^- \' N. S4 L9 C
第十四章弹簧
2 a  q5 o+ @$ A7 Z; ]" B一、概述9 _2 O. l( Z3 ?7 ~* g# j
二、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
. i% f1 o: {/ E' A0 c习题5 ^0 z( ~9 S5 ^: @/ f, I
- v. T, y0 Q& }
参考文献
3 ?& T2 ^9 _7 o8 ^% E3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7-5 04: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