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周琪甦,PDF。纺织职业技术教育教材,高清,2005年出版,4.5M。/ q6 z( ^0 s9 Q& w* A: f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pdf
(4.46 MB, 下载次数: 2)
7 U5 J' T; q5 t0 P, T
( a, K4 p; U8 T: `3 S! N4 h
内容提要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为纺织机械基础教材,主要介绍了机构的工作原理、通用零件结构知识、机械图的识别、力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械识图基础、力学基础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机械变速传动、轮系、联接、轴及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弹簧等。 《纺织机械基础概论》可供现代纺织、染整、针织、近机械类、非机械类专业师生使用。
; L6 i! C& Q) W' N9 U! t目录
* |6 q8 c- r' |0 K- a E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4" q3 [9 h3 o9 i& @5 b$ ^
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14" d. w. S4 N* k* { c9 Z: a/ k X
一、运动副 14
2 m% X4 n; [' ^ N 二、构件和零件 14
& o! m! H4 ?9 k8 }! u/ S1 e 三、运动链 15% j) m3 i+ s E: p) g% {- u
四、机构 15) E2 C0 K4 @; J
五、运动副的分类 15
6 Q" O C/ s1 P i& u 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17
9 N* A% v5 L# U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17
/ F C# j5 V& t: \. \% ]; \- d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符号 17/ ]( c u8 ?( p% [0 Q! o0 O2 D% q
三、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19
1 _9 {- {; y _" G( a1 R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0
: H* \6 Q8 W3 \9 \/ j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0' T s% z G q$ F' ~' k/ r
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1' X8 {6 D: ]) n) W6 C
三、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22- R4 p, E3 u6 b# M/ D( A( |1 F0 L
第四节机构的组成 26( Y# A" `7 z- y9 }# A& {
一、杆组 26/ K" T w% c s, G2 N6 @
二、机构的组成原理 28
2 j5 s% m& t( N7 Z6 L 习题 28' e* u* K: s6 r a! g. s+ Z
第二章机械识图基础 30, e' _8 @, I/ Y4 s6 X/ S* }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知识 30
) ^0 M% a- ?( g' g- |% }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30" }5 L9 g. w( u, V9 O
二、比例 31
: p. N6 K$ j: L( r2 K" J 三、字体 32
8 M4 ~$ l. |" G( a1 Y- r( a 四、图线及其画法 323 l' {! W; c, J9 U1 X
五、尺寸注法 330 u. m$ j2 J+ q* H! A: z
第二节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34* A8 ?% K& z0 @/ _' O
一、投影法的概念 34% _6 F/ W6 T: v
二、投影法的种类 357 P- _0 B' S9 |2 O' y/ F* h6 L$ ?
三、正投影的特性 36
: F% H W t" n( x2 Y; i 第三节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 36" L: r/ Y# K' l$ d& o( b" z- l. w0 C$ c
一、三视图的形成 366 c! [) Z/ Z* t+ |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370 R+ P% W9 ` D! o- R& u
三、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 37* d( i- @1 z( E# H
第四节基本体的三视图 38
]: ^" ~% i$ N; c, m$ [( ? 一、平面立体的三视图 38& m: w$ b4 H" K$ y" C% r9 j
二、回转体的三视图 40- a2 K; G; U7 R% C
第五节组合体的三视图 41
$ f0 x: [/ O1 O4 B6 B 一、平面切割立体 41
) G f _8 ]1 p0 n- } 二、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45
6 y$ z1 p$ c/ ]. I/ p4 A0 j( U 三、看组合体的视图 476 i( j6 o7 y! C: B& v* j: U( C5 o% C1 e
四、看组合体的尺寸 503 P" Y8 a+ [, B8 K) Q/ O: G
习题 520 H* l' i, U$ z9 c- Z/ h# T* W6 Y
第三章力学基础知识 55
. N' @+ {, W- d3 x' B" T7 @& [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 55
( [2 ^$ f3 C- F5 l' u 一、力的概念 55
; S+ a% ?( M: @/ e 二、力系、等效和平衡的概念 55
, C; g0 {3 g( V8 T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55
; H6 L3 ~' T' G n6 y) ^+ B& B 第三节约束和约束的反力 57# ^7 J( d7 ~& D2 J. l# J
一、柔性约束 58
' R4 X7 U2 J$ [: v' K2 r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586 Q3 ~! ]$ A A4 J1 @
三、铰链联接 58
. V9 K& t- ?: E- [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60* T/ p q9 I ?7 U8 I6 R
第五节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61
6 x1 o* q& Y0 @3 m `! ~ 一、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61
7 ~" w7 Y% Y O/ } 二、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61) c9 E% ]3 Y# m: r0 i9 K9 G
第六节力矩 62/ O/ ^9 z! [( J. G) c
一、平面上的力对点之矩 62+ t- G' ?& u: o/ W1 d( \8 R0 T
二、空间问题中的力对轴之矩 63
! E% J' p3 r4 [ 第七节力偶和平面力偶系 65
& |. Y, g4 T5 j$ h 一、力偶的定义 65
" y9 ~) ?- ]9 D' K, F+ p% F/ q 二、力偶的三要素 65
- x" l% S& Z& z0 R' R; V0 C) N 三、力偶的等效和力偶的性质 65: G, [+ Q: l( v0 Z# V( N+ u
四、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66
5 A) \; H; F" R/ L: N 五、力的平移定理 67
w. j ?; N" p2 `. H1 }0 X 第八节平面任意力系 68* F! F, l1 w+ v
一、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68" @# ?* f- L! \) o6 E8 g% K7 I; _( @
二、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69! P3 H$ a" F2 j; F
三、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69
9 s/ P/ }3 ~* {1 I% W 第九节空间力系 70) b0 @ L% A' [- v* u t& r
一、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 70/ \; ^8 l5 F; [+ [1 F9 I
二、空间约束简介 72
9 d! ~* C4 }+ j 第十节摩擦 749 ?' N# Y! w& F7 h$ N
一、滑动摩擦 74* y* r* e2 B& I# j
二、摩擦角和自锁 75' ?* o) R! r9 B3 E, ?1 p" Z
三、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76
8 M7 w) \& Q- Q/ z( ~, x 四、柔体摩擦 78% B& w! ~# j1 n1 S# {
习题 80
. s+ R" ?) b Q5 {/ G$ Y7 z8 d" K2 R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 84) [+ f. q2 [0 W+ s! E
第一节点的运动 84, |, o/ X+ z1 m1 F$ e* Z
一、自然坐标法 84
1 b1 G3 w' i" |( H- m3 s 二、直角坐标法 85
1 W q2 ~) ?. R* J. ^" P 第二节刚体的基本运动 887 G/ M4 D8 `& I2 b
一、刚体的平行移动 89
3 C) _3 b9 `+ \) L 二、刚体的定轴转动 89
6 q; f, f# F; G% @) k 第三节点的合成运动 918 g0 i1 ^4 u+ |5 G9 G% h2 P0 D
一、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 92. H( Z4 l& I1 [. F
二、速度合成定理 92
, |2 {5 R. J4 g! Z; P 第四节刚体的平面运动 932 n7 e) B- n$ {( } Q; A. a: F
一、平面运动方程 94
2 m! @* O( l( y2 f! | 二、平面运动的分解 94
x/ I5 }6 K0 T, { 第五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96- j+ w4 v$ {% H; Y) G) x* U, l
一、曲柄摇杆机构 96
, `9 ~) b6 V! Q# `1 Q 二、双摇杆机构 98
" ~% g M4 I' ^3 |7 S! O( k 三、双曲柄机构 98# }/ }1 _5 l! e3 m1 O" I" f0 F; b
第六节平面四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100& b" M2 Q5 B \( r$ m6 r
第七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演变方式 101
$ j# _* {, X7 i7 U! j# X2 L. R1 R' R 一、将转动副变为移动副 101" @, {) q# x. Q9 T/ g' ?9 Q6 h3 D
二、扩大转动副元素 1029 M* r4 G, Q; e" y& S6 h
三、以不同杆件为机架 103
/ U% a4 }% P/ e, p 四、含有两个移动副的平面四连杆机构 104
6 J' P- d G8 M" ?! m+ m 第八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105/ L& E9 F3 b3 C L
一、急回特性 105- e% ^2 x# O/ V, J* p, X a
二、压力角和传动角 107/ ]: s/ J+ d0 ^* a3 e5 l, u; |
三、死点 108
. Y0 L# K7 W5 c5 ~( L3 y, R. t* L0 h 第九节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109 W2 T! I# ]! G
一、视图 110
5 h: L# k. b; \& \$ g6 j; x) ? 二、剖视 1120 n# y4 ^& Y) K q/ R
三、断面 117
- w! ~4 P4 m! {2 b( J) i1 g a 四、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1188 v* c- X8 {- K, s1 A/ ^6 Q
第十节零件图 121
% F4 T; y7 S) l) Z7 d 一、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21
0 G7 s: h( x1 D1 _0 e; Q& h 二、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1213 F- @) J& }# a8 ~
三、读零件图 127) x- h3 \3 I; B, [- j5 Y
第十一节装配图 131" u: L* r G! Z9 C6 g$ `
一、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131; r/ b: r+ T9 k4 q- N; o
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32$ e& R0 p( u9 J; U0 N, V
三、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344 ~* A1 B$ I5 K; c' `6 \- x3 K* S4 \, |
四、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134
: [! z! ~, g% n& K" z' J+ P 五、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135
0 Q" e) [! M, L, | 第十二节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常用结构 140
, f& i9 A ~' [( g2 [% ^ U 一、构件的结构 140
9 ~* i# u* g, E. { 二、转动副和移动副的结构 143
2 T! q* d ?2 s" s% X" j 第十三节平面多杆机构简介 144
0 K; m* p% ^9 p- i; ^ 习题 1452 N6 {, X/ X& ~/ ~* g3 ~) s t
第五章凸轮机构 153
8 I5 {+ R- U* l% @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和特点 153
9 [- w) E- {: d6 q- m 第二节凸轮机构的分类 154- v: W3 t" m' M' \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 155" c8 p6 ~% a3 ?: f; B5 {1 l3 J4 T
二、按从动杆的形状分 1558 t) |5 B7 l& H! C
三、按从动杆的运动形式分 155
4 E+ p# Y. L: @# T: [ 四、按凸轮与从动杆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分 156% \6 f2 F0 m/ }" o
第三节从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 1565 C$ [( f& {$ {' |2 ^
一、等速运动规律 157
4 S$ w" z* R! [' Z7 K2 D 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158
9 j9 o5 {6 j( `: A, M; j 三、简谐运动规律 158
8 p8 T3 e+ w% i' V3 X5 B 第四节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159# F% R9 q, \! e1 Z
一、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159
* \9 D' `6 ?9 M 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160
. Z: y6 } p/ V/ {" R$ U 第五节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64: H7 f. [: R" g% L6 V3 J+ K: H
一、滚子半径的选择和平底尺寸的确定 164
9 x$ O- _' }) w 二、压力角 165: L3 t) F4 p; G f( r1 F
三、基圆半径的确定 165
8 @, @8 p5 t0 `6 J" x5 v7 u; q1 }; M 第六节凸轮的结构及安装 166/ b3 r1 E# Y! i1 f$ P9 P* i6 z
一、整体式凸轮 1663 P% x. Q/ b, r. s0 v8 w9 w
二、可调式凸轮 168
& U% p/ H" @: _# g0 k1 a 习题 1705 \4 v/ X$ }0 i+ f3 @
第六章其他常用机构 1712 Q$ e9 p) R! D0 [7 ~0 I
第一节棘轮机构 171
9 C) W$ G7 y# H! y6 p" ~7 F0 H 一、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71! j" q8 Z ^/ }1 P! O. Y
二、棘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171
' R# y" U Q) L, y3 O5 ^ 三、棘轮转角的调节方法 1732 q$ ?+ o; M7 }
第二节槽轮机构 174
. T: |! f) t: p 一、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74
6 V4 V1 S/ d% g- v 二、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74
[9 L$ k4 e r' S3 r+ q$ G. l 三、槽轮槽数Z 和主动件拨盘圆销数K 的确定 175& p @5 E( |0 g
第三节螺旋机构 1769 @( H) |6 o3 J: y4 j" Q P3 T
一、螺旋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76
9 j) b7 G7 w9 V4 i/ [' y& F* K 二、螺旋机构的运动计算和几何参数 1778 u4 F3 ~, V$ }2 e
第四节不完全齿轮机构 178
( T5 a# y% y5 H+ i7 t* u 一、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78
2 e" F" L7 n6 i% R, l 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特点 179
- T9 i0 |& b/ I9 ^1 S 习题 180! H7 e$ H# q5 s. O
第七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181 b) f- W9 {2 M% ?% s K1 C" i
第一节带传动 1817 n( @% o; V i# d+ @
一、带传动的类型 181
1 \; x* i5 ]% M5 d4 O, E: k% m 二、V 带的结构和标准 183
9 O" W2 z) e7 E6 L' X, }* j 三、V 带轮的结构 184" J" {/ e' Q% G* U$ `
四、带传动考虑摩擦时的平衡条件 185
: O$ v/ V/ r# r8 E* w" ~ 五、带传动的传动特性 186+ t1 N& F) t' V7 }, c# }3 z
六、V 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187, o. k2 f/ u0 z& z' k# ~
第二节链传动简介 188
( r2 ^# n$ g9 n2 h) e0 A& D _! Y 习题 189% `5 m2 H1 ~( o: b' \- r
第八章齿轮传动 190
: u# e# R' d3 C+ e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190
7 |% N! r; v: H 一、传动特点 190; w8 f) J7 Y# p: h% l6 ~ V, E
二、基本类型 190
1 w3 E l' i2 q 第二节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91" m% s2 d+ s. H1 ^0 G% b7 s& G
一、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191
! d0 L& _4 z+ i& N3 p% J" ?0 } 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93
. A& ?, ]5 H5 ^8 \4 N& d2 Q 第三节齿轮传动 194, y& Q4 N) s8 ?- f, K
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94
! m( U! p2 K$ H5 }; ~' @' L1 Q$ S0 X 二、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94
+ j! t' x1 w- A/ ^4 s! x( F 第四节斜齿轮传动 1959 H9 Y! X5 k" m2 H
一、斜齿圆柱齿轮齿廓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 195! e7 |4 z% D; j: H. B* L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196 v+ I: w' d8 l" ]( s; b% L$ D
三、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97
4 N/ r5 r; S6 k1 z* G. m; a( O* m" d 第五节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98
! [: P) c8 l' [! m9 L 一、概述 198
8 M1 y- x7 B* U& u& \ 二、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98/ }% p& p& Z7 h8 y& ?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198# M1 x. A: v; E, z; e$ {
第六节蜗杆传动 199
, _& ?' v- Z- K 一、蜗杆传动的类型 199
& @1 O8 [+ W) o5 { 二、蜗杆传动的特点 200
4 E* K* ~8 n' v+ T8 D 三、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200
& Y( A# m. A$ y( K; x 第七节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202
* X& }; o: l/ t* v% h: @7 @" w, f 一、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202& P. r; Q% M* m, G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2035 ?0 L& H) W# a4 C8 u9 @
三、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204
. d# Y B- r4 O$ A" U- b 四、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204
* }4 G! z1 [- J# ~% G* Z( v 第八节功和功率 205
4 N, v; H5 c2 b* v4 G 一、功的定义 205$ N3 n z" I) e" T- o! p& G; x
二、功的计算 206: v3 [* _4 r) @3 N
三、功率 207
7 S3 [7 Y' ~9 B {" q( f 习题 208
+ n/ E8 G% k$ l% ]3 V第九章机械变速传动 210, N$ R+ j+ I# s8 H2 s3 a
第一节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的特点 210
% P; K I# M$ s; N! A! A; P 第二节有级变速器 211' e0 u) u$ W7 K1 e$ f I
第三节无级变速器 212
3 p' E# v& q# ^5 K 一、宽三角带无级变速器 212
2 O% a& S) E, B+ | 二、齿链式无级变速器 213
. F& H% n" r% e6 i' R 习题 214! \ l( e7 _5 L" S. u% f2 Z+ Z7 W
第十章轮系 215* l* S* x! h9 \- S
第一节轮系的特点和分类 215
1 ~8 h6 w* [& D. ]0 t+ `9 T6 v0 T 一、定轴轮系 215
0 j* ?1 ~3 a) {" | 二、行星轮系 2154 C+ V$ C- F+ N a( @
三、复合轮系 217! ~1 A1 d" v7 }( J; k! z+ \
第二节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18
4 ]& }: @/ K* y, d* N. F* C 一、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18$ p! E5 C6 |7 a# d4 B& t
二、空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19
! K+ Y: }" G# D 三、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20* o( f8 F- M6 X" ?
四、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22
' I9 G. e$ B% M8 q 第三节轮系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 225
J* G: M7 @% B# ] 一、实现大传动比 2258 p& o, h" [ Z! q- [- o. v
二、实现分路传动 2261 j( X/ U7 o% N$ K+ ^/ U" m# W
三、实现变速传动 226: H3 G* E) }6 O5 k
四、实现换向传动 2272 r9 l" m" h8 H0 m8 m' Z4 ]
五、实现运动的合成或分解 2271 h( |# K) l4 O+ k1 T+ Q
六、实现增速传动 228( b) |: T% v! F
习题 229
, g* j' z# | I第十一章联接 232- s- u; [1 b8 e/ T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联接 232
! u- b' A9 W- r3 H' ]) a 一、螺纹的类型 232; Z) G$ |& ]* t i* X
二、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 233- X! o7 l7 x6 C5 p1 G0 X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 234
" J1 s' U5 C' j$ v& O! [. b C 四、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234
5 k7 `- S+ l5 s+ `* o 第二节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236" U# g: ?$ g5 t
一、螺纹联接的预紧 236. {( T9 b: Y5 L1 G) K( q
二、螺纹联接的防松 237
" D1 S; w8 _! C8 ~; `8 k& [8 q 第三节螺纹联接的画法 2384 j F4 a5 Y7 h4 ~/ V6 @. G
一、外螺纹的画法 238; z# {& i$ F+ \8 K& L3 T! l$ b
二、内螺纹的画法 2399 F' s/ W p( ?# P$ K5 U$ K
三、内、外螺纹联接的画法 240
# _- ^8 E' X( {+ K9 k$ T4 | 第四节键联接 240
8 `: @6 L9 J$ M& x 一、平键联接 2414 `9 n8 v$ q6 C: O Q( `- ?6 ?( |
二、半圆键联接 242
+ w1 q% H5 D7 ^. @/ H 习题 2426 W" X- h$ x* i& Y6 T+ x
第十二章轴及轴承 243/ R; r0 f" r# U' a7 h! R
第一节轴 2432 g4 Y& o! t& B2 i$ h6 t/ K
一、轴的分类 243
3 O: n( f* }# q( E, n& q 二、轴的结构 243
q; X7 E& e1 l( S1 W; D% ` 第二节滑动轴承 245
8 p/ a8 ~% L+ }3 O$ }( m 一、滑动轴承的特点、应用及分类 245
5 B# ~8 V: P3 c' I0 K 二、滑动轴承的结构 246
+ m0 x( i6 D' ~# T# | 第三节滚动轴承 2470 n9 @( u0 R6 u1 x$ t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 247
5 [1 \$ O0 O; g5 @$ g7 Z5 p4 Z 二、滚动轴承的优缺点 247
* n+ M7 x# k7 X; f. g 三、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479 }' b- E* r5 U1 b7 |
四、滚动轴承的组合 251: _4 W( G" b7 B1 T) p1 ? a& |
第四节润滑和密封 2559 v! C- U( T( X3 f
一、滚动轴承的润滑 255
& d' U* g1 U D2 L7 ` B7 N/ @ 二、滚动轴承的密封 256% u7 R- F, }9 k, b/ w; Q
习题 2595 t- F3 C, b5 f8 s c! P) B
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260
) H' H6 t# `& I& h! r5 O8 Y3 H6 x 第一节联轴器 260; \: k$ ]5 R9 E* [; r, ?' i+ p7 q
一、刚性联轴器 260
( E/ g& Y- u r8 C& {' Z r& \) i 二、弹性联轴器 261% ?/ J; b1 X$ N: r3 \' x/ m
第二节离合器 261
4 {+ f# g2 ]: o* E 一、嵌入式离合器 261: I4 n: u" _ Q. M) w* I
二、摩擦式离合器 262& B5 N: `2 E1 g# C/ \
三、超越离合器 2634 t" U" G F1 |; F
习题 264
& N. x+ C9 M! {8 X4 ]' \/ P. P1 U第十四章弹簧 265
" Q' p2 e4 Z" o& c9 N; E- r 一、概述 265
+ T- d* Y+ }7 _/ R, j- y 二、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 266
! L+ w% f. E7 g$ @ 习题 2684 m$ m+ F6 j& d
参考文献 269
5 A, Q h. T' Y9 V4 O! o# Q/ R1 J0 C
! I9 s: f, ]' I2 G* E( I
w, k6 h+ V6 R- N* {# s; H. d" u# o5 C i& @
6 o) _9 U6 y/ q2 r& u. I' V5 Y
E; M' p. j* x6 D% Q
) M0 K, r0 {9 B" ~2 i% h9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