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穿衣是非常有讲究的,这里的讲究是指官与民之间的服装服饰、官与官之间的服装服饰是有区别的。以前各个朝代都有专门的制度及史书(舆服志)记录这些事情。那个时候就讲究定制,当然定制之“制”,特指有关着装的惯制与服装制度。
! b7 b- F& c% C; o" E服装史上的着装惯制,一方面指人们在经过服装创作摸索一段时期以后达到服装成形,而成形以后,又逐渐形成一套在各区域、各层次约定俗成的服装穿戴习惯。另一方面,国家制度中也有服装制度,也就是说,服装形制被规范化,直至形成被政令明文规定的衣冠制度。中国从周代开始,历代都有对于舆服的规定,以致在“二十五史”中从《后汉书》开始有十部设置《舆服志》专目,以强调车马仪仗和服装制度在国家秩序中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相当于公元前11 世纪~公元前3 世纪。这段时间,中国从商代末年,经西周、春秋、战国、秦而进入西汉。在此期间,服装已经形成惯制,或被列入国家制度之中,以致形成服装传统,成为后来多少代人继承的模式。
( Y2 y$ S. j# D8 J, {+ @9 S需要说明的是,服装史从这时已经显示出人类在积极地赋予服装全方位的文化表征,而不再单纯地作为穿戴在身上的衣服、佩饰,也不仅仅是民俗仪式中的精神代用品了。服装定制意味着服装与国家制度、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此,服装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息息相关。服装的含义变得逐渐丰富、深厚了。! _! M+ e2 e$ {1 y# {* v9 a,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