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中国化纤科技大会(青岛大学 2020)暨第26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特殊时期拉开帷幕。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相关行业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相关单位代表,探讨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纺织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更好地满足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6 Q3 K( h8 N) i! p1 J$ B
7 W1 h/ q8 F t" l" h. S3 g) b& X- E: C! j6 N+ [# x: d
' w- g8 P4 [' u" o+ H& I
% n# E9 o9 e& Z* m! Z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青岛大学、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分会、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欧瑞康集团协办。
, l6 u, t7 [) F2 t
7 N" l7 i1 t. u3 Z
q5 g) ^0 R+ k1 d' H3 V/ T
% s9 h `# D k1 R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王玉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汪民,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龚进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段红,青岛市即墨区副区长李黎,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党委常委副校长于永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陈新伟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纺织化纤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以及关注纺织化纤及相关领域的业界同仁参加会议。大会开幕式由端小平主持。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教授和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程博闻教授共同主持主论坛报告环节。
. l# V6 ^* O+ g% O* Q
' D7 C) G) V5 @. z; u7 d+ U
2 B) j1 c8 g& B5 [“十三五”以来,我国化纤工业科技实力大幅增强,技术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高功能性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技术等由跟跑逐步走向与世界领先水平并跑的新阶段,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优化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视频致辞时强调,未来面向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我国制造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化纤行业仍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强纤维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支撑。他由衷地说,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和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是全球纺织化纤行业交流合作的品牌盛会,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化纤行业科技互学互鉴、共享发展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在这一平台上不断擦出科技创新火花。* R Q2 Y, S0 b) {5 d/ ^% m
5 z, E4 {0 y9 d9 s8 S! ~
% N1 e6 i/ ?0 x( _- {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作“科技照亮化纤未来”主旨报告。$ R0 Q: Q5 k" ^# R* p. ?$ n0 B! @
% X, x$ x% |4 C2 ^
5 o+ z. B# d, N" @1 z8 P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致辞- }, F' C1 T g6 |: L4 O! e ]
d6 k* E; z3 F- [9 |5 }
8 I4 g. ^% m0 { R m
1 i0 N$ V V, Q5 e+ d
% U3 `7 c8 P# k/ Q2 y$ b疫情无法阻止全球纤维业界分享彼此之间经验和信息的初衷,会上,欧洲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日本化学纤维协会会长日觉昭广,韩国化学纤维协会会长金国镇,印度合成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S.C.Kapur,泰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会长 Mayuree Didpakdeechol,巴基斯坦聚酯短纤制造商集团 Rizwan Afzal Chaudhry,中国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工会理事长苏百煌等专门录制视频为大会送来祝福和支持。他们都衷心希望本次会议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契机,能够在即将来临的后疫情时代为化纤行业创造新的机遇和新的可能,希望全球纤维行业跨国界共同携手共同应对挑战,通过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等方式推动化纤产业的革新,探索解决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课题。
6 V; q% U6 E( Z3 t4 ]3 R6 W
, \, ~$ j" [& A7 k/ H; ^$ ~) J2 b7 p$ ~. W0 N/ M. W: V7 H%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