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近代甘肃纺织工业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9 2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甘肃纺织工业发展史
- X+ h7 B+ ~6 I$ v3 W$ V

/ d, c+ a+ F: [
一、概况
% h# e9 ?' x, q0 U) h9 b; \'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又是内地与西北边疆的交通要道,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曾是西达欧洲的重要商旅之路。甘肃为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盛产羊毛;河西走廊还产棉花、胡麻等纺织原料。  \# B, |$ t* y! k0 }' u* O
# |# v. ~. J! m. d7 f* Q
甘肃手工纺织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手工纺织在甘肃的河西、陇东等地就已普遍存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各县根据当地所产毛、棉、麻、丝等纺织原料和本身所具备的生产技术等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手工生产,但主要以毛纺织业为主,除自给自足外,也进行部分商品生产。自民国初期开始,有些县、市从外地引进了一些毛纺织、棉纺织、毛针织机器,相继成立了一些小型厂,坊和纺织生产合作社,进行半机械化的纺织生产。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在甘肃组织的毛纺织生产合作社,数量较多,影响较大。
" H; \7 A7 s* d- W) K% r. Q& N! \
- k( k/ Z' c" @  I

' V* n0 E0 L2 @6 a7 E" Z)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9 22: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主要近代纺织厂
" W4 X" h' G% @8 n$ o# M(一)甘肃织呢局
4 f* l' p9 Q2 K7 ~3 ^清同治5年(186 6年 ) 9 月,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同治 11年(1872年),在兰州设甘肃机器局。该局主持人赖长见本地盛产羊毛,价贱,易收购,便想自制呢绒。光绪3年(1877年)冬,他选较细羊毛,用手工纺成纱,以他自制的水轮织机织成一段呢片。左宗棠看后大为赞赏:“竟与洋绒相似,质薄而细,甚赖穿着,较之本地所织褐子,美观多矣。”于是左宗棠决定在兰州建厂,并给上海的采运局委员胡光墉写信,让他“购办织呢、织布火机全副。到兰仿制,为边防开此一利”。5 d2 S+ I+ G  u' e/ @( {

  t. F) ]/ o3 c; {1878 年 左 宗棠奏准在兰州设立织呢总局,厂址在兰州市通远门外前路后营旧址(现兰州市畅家巷),委派赖长为总办,开始建厂。织呢总局占地20余亩,盖有厂房、仓库、办公用房和官员、工人住所,计230余间。同年,胡光墉托德商泰来洋行在德国购买机器和聘请技术人员。所购毛纺、织呢等机器60多台(部),于1879年初运抵上海。1879年2月再由长江转到汉口,改装木船运至襄樊老河口和河南龙驹寨两地,用畜力和人力大车经西安运到兰州。188。年5月,最后一批机器运到兰州。9月16日,全部机器安装完竣,开工生产。这是我国近代毛纺织工业的滥觞。. V/ f% V% X% ?6 L! D
; u5 x9 F5 s4 \
当时所买主要设备有:蒸汽锅炉 2座,32匹马力和 24匹马力蒸汽机各 1台,织呢机20台,纺纱机3台,染整设备全套,还有抽水机、染呢红铜锅等。& E" o# x- e6 X' X" }, @+ ^

) _( j# M, S5 [$ Y创建甘肃织呢总局所花费用为30. 2万两湘平银(湖南地方货币标准单位)。受聘来兰州的有13位德国纺织技师和技工。他们在厂里指导安装设备,给工人传授技术,协助管理工厂。甘肃织呢总局的工人,是在陕甘丁勇中挑选“资质灵敏者”来充当。这样做,第一是薪津开支小,易于管理;第二,将这批丁勇做为推广和扩大我国近代毛纺织工业的技术种子。开工时,工厂的生产、管理都有比较好的秩序。主要生产军呢、军毯,供应新疆军队和军学堂学生。刚投入生产,设备开台率低,“每日产呢8匹,每匹长50华尺,宽5华尺”o 1882年11月,德国技师因合同期满撤走。1883年8月,厂内锅炉爆炸,无力修复而停工。1884年4月,新任陕甘总督谭钟麟决定裁撤该厂,机器封存,工人遣散。
6 N8 ^0 c* O" q- o1 b1 `
/ d7 B1 ]) p" O5 e7 f* \0 [1906年4月,新任陕甘总督升允决定 恢复甘肃织呢总局。是年10月,兰州道彭英甲代表农工商矿总局,与比利时人林阿德签订在国外购买织呢机器合同。合同规定:织呢机件运抵兰州安装齐全,开业生产,每日能保证织呢50匹,并在3月之内不出差错事故时,才交清全部8.46万两白银的款项。
8 a& q. N4 j" H8 N/ m3 [
9 v2 b" ?5 w1 J0 R4 \0 F+ L+ I4 z林阿德聘请比利时工程师穆费为总监,并聘用了5位比利时纺纱、机织、拉毛、染呢、修机技师,先检查修复了原织呢总局的设备,更换了60匹马力锅炉2座和比利时制造的中型梳毛机2套及375锭纺纱机2台,招募了中国纺织匠师20人、学徒100人。1907年6月1日开工生产,织造各种颜色的粗细呢绒、毛毯等产品,工厂改名为甘肃织呢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彭英甲调往陕西,甘肃织呢局又停办。( \* x) i: ?; j8 D( s( F
6 W: o. _* ~5 @8 \5 f# O: F& a* j
1915年甘肃省督军张广建派蒯 寿 枢 为 甘肃织呢局总办,利用原厂的一批技术工人恢复生产。此时,外国呢绒大量进入兰州市场,该厂产品销售不畅,库存的毛呢净值银币10万元之多,开办1年后,以“办理不善,旋复辍业”。/ u- G% Z$ l4 V+ X2 a3 D+ M

  x/ _7 B- `2 x+ \% k8 Z1918年甘肃省实业厅请商会招股接办 , 至 1919年始由乡绅邓隆、牛载坤等成立甘肃织呢股份有限公司,租用织呢局的机器、厂房经营生产。开办二三年后,由于产品质量粗劣,难与进口呢绒竞争,公司倒闭。
" \. Z$ m$ _' \' Z+ h8 t; x( J; B; ?& r& A
1926年甘肃省主席刘郁芳委派参事马澄洲(山东省人,到日本留学纺织专业)担任厂长,并拨款修理机器,招募工人,恢复生产,改名为甘肃织呢厂,生产各色毛呢、毛绒毯,有职工120多人。由于马澄洲是纺织内行,管理有方,而且他给工人的工资待遇较好,生产很有起色。1929年刘郁芳离开甘肃,1930年该厂又停顿。5 O, A' |9 }0 o+ i7 H
9 H( b" V! \& t/ b# w  ^
抗日战争初期,军政部鉴于军需缺乏,与甘肃省政府协商,以月租 250元租用甘肃织呢厂,并拨款30万元作为生产流动资金。1938年1月,从武昌织呢分厂派20多名技术员工携带部分专用器材,到兰州复建甘肃织呢厂。在原厂设备基础上,又添置了部分机器,于同年8月开工生产,产品全部为军毯,厂名改为军政部兰州制呢分厂,年产军毯2万多条。1940年厂名又改为军政部第二制呢厂,并根据军需的实际用量采取扩大手工纺织能力,以及委托外厂加工等,
$ q2 y# [$ O% u" F5 y- h3 j" v使产量逐年增加,1945年军毯的年产量达到20万条。
4 Y+ a) T; H8 Q+ @8 B* k, k3 \' Y9 k) h
1946年联勤总部将军政部第二制呢厂划归兰州被服总厂领导,厂名改为兰州被服总厂制呢厂,继续生产军毯,日产100多条。
* x- O, e) e! N0 z: J" j/ `' n$ r1 e
兰州解放后,该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一野战军后勤军需部接管,继续维持生产,当时有纺锭1170枚,织机20台。后来,由于设备过于陈旧,多年失修,生产能力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后勤军需部于1951年决定撤销该厂。" M0 o' ~% F: q! T7 G$ B
9 [( w: L' q1 c0 w& o9 H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9 22: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
. e; X8 V9 u* c  r1940年8月,中国银行甘肃分行雍兴公司委派比利时留学生潘炳兴创办兰州毛织)一并任经理。中国银行投资60万元作为开办费。该厂租用了兰州市七里河中国银行闲置的河路仓库8座、平房40余间,招聘几名毛纺织技术人员和办事员,并从重庆军政部制呢厂请来陈骥程任厂长,开始筹建。3 E4 ^: V- e; F' p
) ?/ p/ P7 H( O4 S
兰州毛织厂 从 19 41 年 2月起,开始定购设备,改建厂房,招收员工。同年6月,开工生产。产品由最初的毛围巾、地毯、粗毛褐等,逐步过渡到毛呢、毛毯等毛粗纺织物。当时,主要生产设备有弹毛机、梳毛机、打绳机各2台,经纱机6台,织毯木机20台,手工纺车10架,手摇纺车85架,脚踏纺车133架,木炭代油炉1座。另外,雍兴公司兰州机器厂也陆续为该厂仿制了一些毛纺织染整设备。除弹毛机、松毛机、洗呢机、缩呢机是用小电机和1座木炭代油炉及汽车发动机作为动力外,其余设备均为人力手工操作。0 l0 n7 u- T, X1 Y4 c: m

% B7 V- Q; g8 U1 h5 q  x1946年该厂又购置了一些动力毛纺织 设 备 ,有 梳毛机4台,棉纺粗纱机8台,80锭盒锭纺机1台,305锭走锭机1台,全厂有纱锭1509枚。织机有高阳式织机32台,石丸式织机17台,小平机2台,宽幅动力织机4台及毛褐子织机等共计105台。9 w. {9 C2 @! x8 H2 N# y

8 c' x& Z+ L+ s  `7 Z6 a4 ]在生产管理上制定了台时产量和工艺标准。1947年制定 的 纺纱 日产量为:翼锭(棉纺粗纱机)0. 3公斤/锭,盒锭1公斤/锭,走锭0. 67公斤/锭。织呢日产量为55米/台。织毯日产量20平方尺。整染呢日产量为5匹。
! ^. E' y) Y: X- }8 s
8 y" V1 c& E+ c- {; A) v0 Q0 P兰州毛织厂的主要产品有毛 褐 子 、宽 幅各色纯毛呢、窄幅各色纯毛呢、宽幅棉毛呢、窄幅棉毛呢、人字呢、斜纹呢、毛毯等,年产毛呢6万米、军毯和毛毯4000多条、地毯400。多块(尺寸大小不等)。
1 }& e* ]' z. k' c" _; b0 x3 T, ?2 k, \% B
兰州解 放后 ,该 厂由兰州军管会接管,有毛纺锭 1509枚,动力织机45台。以后,经过不断改造,成为兰州第一毛纺织厂。" t" Q/ p& G) f9 A3 Z- G% ?0 G
9 A+ B& Y. Z8 u* P5 a3 V9 R
(三)西北毛纺织厂2 q) K% X9 |+ ^9 o9 C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委托重庆的中国毛纺织公司总经理刘鸿生对在西北办实业之事予以调查。刘鸿生调查后,1943年1月给杜月笙写了《在兰州设立毛纺织厂计划书》,杜认为可行,于是就由杜月笙、刘鸿生、孔祥熙等10人发起,于同年6月,由刘鸿生牵头,在重庆设立西北毛纺织厂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厂址选定兰州市黄河北庙滩子。1944年7月,共建成梳纺、织造、染整等厂房300余间。主要生产设备有和毛机、梳毛机、筒子机、420锭走锭纺纱机各1台,铁木式动力织机20台,整经机、钢丝起毛机、脱水机、剪呢机、烘呢机、烫呢机、缩呢机各2台。1945年10月10日开工生产,有员工260名,可织出制服呢、花呢、军毯等品种,年产粗毛呢5万余米。1947年毛呢产量达8. 47万余米。为了满足西北市场需求,谋求扩展业务,1947年在上海定购提花机、蒸刷机各1台,于下半年生产出大批厚、薄驼毛绒毯,经深度加工后制成精美床毯、男女成衣,销售颇畅,并销到香港、澳门地区。
- d+ |5 \5 Z$ a: D$ N* W* @: i
" [2 B7 Z' d. M1949年该厂有毛纺锭 420枚,动力织机 21台。后 来 演 变 为兰州第二毛纺织厂。
! c7 O- q6 [, q$ M
- l3 B  r/ D6 A/ F3 _0 ?& i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9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其它纺织厂、针织厂; {; n- E' t1 a7 e

! M0 l9 ~2 P) S" w除上述3家粗梳毛纺织厂外 ,在民国期间还有一部分半机械化的小型棉毛纺织厂及生产合作社。据1944年统计,全省这类小纺织厂、针织厂共有20家,多数是棉纺织、毛纺织、针织混合生产型的。4 X9 M% S9 h& J: A
7 S4 I7 g9 n% z. K4 s
1938年成立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在甘肃省也积极开展“工合”运动。据1947年2月4日《西北日报》介绍:工合运动中,仅兰州、平凉、天水三地成立的毛纺织生产合作社就有60多家。
! D6 `" `+ y$ j, f3 i& N' B1 t
- v9 @6 p+ e  `1939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接受军需署制造32万条军毯的定货,西北工业合作办事处承接其中的30万条任务。为此,成立了军毯管理处,将生产军毯任务主要交给兰州、天水、平凉等3个县市的工合纺织合作社,使千家万户都为工合制毯。各户采用手摇或脚踏纺车纺毛纱。
* D2 M. W8 i% C& R3 |# W% w
; e; ?$ t% D+ X/ R8 X7 m* @在工合的纺织生产合作社里采用机械织毯机或改造加宽的织布木机织毯。染色除少量采用进口化学染料外,多用五倍子、皂矾等天然染料,以大铁锅土法煮染;有的纺织合作社改用半机械染槽染色。次年,又接受了加工100万条军毯的任务。0 {) J4 z2 M% H" _

3 s1 ^  s1 m8 A1 \" V' q4 R在甘肃工合运动中,各毛纺织合作社还生产素色毯 、提 花 毯 、驼毛毯、各色包装毯、粗毛呢、毛衣裤等民用产品。
1 r( \# g' R; k1 Y& {3 e! ]! r/ A: j6 v# @
天水荣誉军人教养院纺织部,是一个由负伤致残的将士组成的纺织厂,成立于1940年6月,有荣誉军人310名,生产各种棉毛织品。所属毛纺部有大型弹毛机5台、纺车200架、织毯机40台、业精式纺纱机20台、染具2套,年产军毯20万条。) G- H3 P6 k$ K% v: D" g0 Y5 w
1 q9 S, A( a' Y# q% `0 h
天水官泉毛织厂是1939年创建的毛针织厂,创建人郑嗣康曾任甘谷县县长。他看到甘谷县毛编织业很兴盛,便弃职到天水县办实业。创建初,以手工编织板编织毛衣裤。1939年他从洛阳购置4台针织横机,从事机器毛针织生产,产销甚佳。后又将厂址迁至天水县官泉路,取名官泉毛织厂,并陆续增置了开毛机1台、弹毛机5台、纺线车200余架、合线机2台、3-5针的针织横机30余台、蒸汽锅炉1座、洗线机1台、染色机1台等。全厂有职工180多人,形成年产毛衣裤2万件、绒线1万斤的机器毛针织工厂。5 [4 B- r8 ]: w4 I4 v% A  n, J+ i

) i2 v2 K8 V9 J. p, m( ?官泉毛织厂当时很注意产品宣传,并在西安 、 成 都 、兰州等地设分销点,产品销往全国 10多个省市。1949年该厂毛衣产量达到5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厂过渡为天水市第一毛纺织厂,成为甘肃省毛针织专业生产骨干企业之一。" R, e( x/ ]% w. R) ^
  r, }( M9 P9 U$ a; n2 m" ~
甘肃近代纺织工业最有代表性的是毛纺织工业,起 源 最 早 。1878年开始筹办的甘肃织呢总局,是我国第一个引进的近代纺织工厂。但是,以后的发展并不顺利,到1949年底,甘肃还只有3个机器毛纺织厂,即甘肃织呢总局、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和西北毛纺织厂,共有毛纺锭3099枚、毛织机86台。+ `* t& J+ C  L: s
. r$ m6 e  o; C+ J6 C-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1 13:0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