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近代贵州纺织工业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9 08: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北部,是长江支流乌江、聂江、横 江 等 的 发源地,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产芝麻、黄洋麻、桑蚕丝、柞蚕丝、绵羊毛等多种纺织纤维,有些地区曾经种过棉花,但纤维短、等级低,亩产只有20-30斤。1950年贵州植麻10.45万亩、年产5. 23万担,其中兰麻5.07万亩、年产3. 11万担。清代,蚕茧最高产量曾达到5812担,其中桑蚕茧2312担。到1949年,蚕茧产量下降到2100担,其中柞蚕茧900担、桑蚕茧1200担。
# u6 C! c$ C. K6 l+ {, t! P6 P0 i  N4 l8 y8 R* Q! ~+ ]+ Y
贵州手工纺织业发展较早 , 已 有 四千多年历史,而动力机器纺织工业在近代则发展甚微。2 w5 b0 s' \4 {* T9 b  g

" D3 \, c- P1 y2 V, @民国初,贵州手工纺织业时起时落,以后军阀混战,儿乎没有什么发展。1932年王伯翰在贵州开办织布厂,从山东买来10台铁织机,开始用铁织机织布。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外来纱受阻,贵州省政府号召各地开展手工纺纱织布,全省81个县,有60余个县产布,年产350万匹,占全省需要量的58%。产量在20万匹以上的有贞平、盘县、大定、郎岱4县。1943年省政府把农本局改为花纱布公司,从事购买土纱和洋纱业务,因而贵州手工纺织业在城乡均有较大发9 h7 [7 e- G8 ]
展。1944年全省产棉纱6696件,产棉布3226万米。棉花种植也有发展。据26个植棉县统计,1946年植棉面积达26. 63万亩,产棉4.07万担。至1949年,贵州城镇手工纺织月平均产量只有大布(土布)350。匹,小布(土布)1. 5万匹,织布月耗纱仅为145-150件。6 }) h) ]5 K6 i: i* d* |$ E

) ]& _. @2 J' `4 `- M$ Q8 l40年代后期,贵州开始出现动力机器纺织工业的萌芽。抗战胜利后,贵阳 人 伍 效 高用1000万元购买了印度式六一五纺纱机一套。由于零部件残缺,他把这套机器交给新生五金厂,仿造了12台小型纺纱机,并在贵阳建成贵州新生纱厂。该厂1947年7月投产,规模为504锭,生产少量黔灵牌中粗纱。因这种纺纱机效率低,到1948年2月工厂即关闭。1948年11月,重庆豫丰纺织公司派人来贵州筹建贵阳豫丰纱厂。该厂于1949年11月开工,规模2000锭(原定5000锭),生产14支红飞艇牌中粗纱。至1949年底,贵州近代棉纺织业仅此1家。
! [5 _$ g6 l8 }- r2 ?2 O
* k6 C3 ~7 V; M3 `贵州手工丝绸业在清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商品生产,产品称为“遵绸”,可与吴续、 苏 缎 、蜀 锦媲美。1908年袁玉锡在遵义兴办桑蚕学校,又辟治三大桑园(约1万平方米),在民间兴起养蚕之风。1941年贵州企业公司于遵义与商民合办贵州丝织厂,其设备一部分利用机械动力,一部分系用人力,每月可产绸100匹、布200匹。后因原料收购不上来(1949年只收购柞蚕15担),以致陷于绝境。6 @# W! J  {$ y4 b5 w, ^%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7:1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