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近代湖南纺织工业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4 22: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物产丰富。早在四五千年前,湖南就有了手工纺织。长沙大量出土战国、西汉时期的丝麻织物,证明湖南手工丝、麻纺织技艺在公元前已达到较高水平。元初,江南一带开始种植棉花,至元26年(1289年)设置湖广木棉提举司,专门征收棉布。由于棉花生产发展较快,棉织物逐渐取代丝、麻织物,成为人们衣被的主要用料。手工苎麻织物夏布则用于制作夏衣、蚊帐。清代与民国期间,湖南手工纺织品主要是棉布与夏布。
# K1 B6 s$ F+ |" A/ ^& o2 H1 b  X7 C' v
% B: `) u, e5 @/ l" i. H8 l+ t& b湖南手工纺织业,几经沧桑,逐渐衰落。据1935年统计,19个市县共有手工棉织作坊293家,资本29. 67万元,职工2751人,布机2168台,全年用纱5756件,织布68.45万匹。针织作坊在20世纪20年代,16个市县已发展到276家,职工5006人。20世纪30年代初,全省共有手工染坊175家,资本40万元,工人1513人,染缸967只。到1949年末,大多数作坊停业,长沙市只有56家棉织作坊和40多家针织作坊勉强开业或半开业。手工染坊仅有35家勉强维持营业。1931年后,浏阳、醛陵两地合计夏布产量不过18万匹,总值不满100万元。1949年末,全省夏布生产者仅300。人,年产量只有几千匹。0 K( P) p7 J. u( K3 d+ s' F8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22: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纺织业开始于20世纪初期。1912年湖南第一个动力机器纺织厂— 湖南第一纺纱厂在长沙筹建。同盟会会员、湖南都督府参议吴作霖向财政司借款60万银元,购英商安利洋行的纱锭4万枚和3座锅炉,德商的550千瓦汽轮交流发电机3台及电动机260余台,在长沙河西银盆岭购地257亩,创建经华纱厂。始为官商合辟,后收归官办,改名为湖南第一纺纱厂。后招商承租,由华实公司经营,至1921年3月31日才开工。当时以纺10支、16支纱为主,后来又纺出32支纱,品质比较优良,开工1年,盈利16. 2万元。1926年7月,因战争停办,纱厂又收归公有。1927年5月,因马日事变,人员走散而停工。1928年5月,省建设厅拨款20万元,继续开办,并于9月复工。1931年改名湖南第一纺织厂,经营顺利,又扩充设备,向外商购得布机240台,纱锭1万枚,1100千瓦发电机1套,于1932年投产。1933年该厂有纱锭5万枚、布机248台,生产棉纱2. 71万余件、布5. 28万余米,用纱10. 68万余担。1938年日军进逼长沙时,9月初该厂拆除1万枚纱锭、248台布机及发电设备,迁往玩陵柳林汉,后又转运黔阳安江镇。1940年11月在安江复工,开出纱锭 1.04万枚,布机分两期开出240台。1943年增开修配的旧纱锭500。枚。长沙之厂房和未搬迁的设备,于1938年11月12日毁于大火。! U: g$ X5 S# ]* S9 t; T
0 W! Z( U7 S' |
1943年 2月,湖南省建设厅、省军需处、省银行、交通银行、东南实业公司投资 法 币 4 000万元,在距离第一纺织厂4公里的安江大潘坪筹建第二纺织厂,又从毁于大火的第一纺织厂的废纱锭中清出一部分配套安装成5200枚纱锭,于1944年底投产。促织网。1945年初,纱锭数增至5600枚。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第一纺织厂大潘坪分场。至1949年末,位于安江的第一纺织厂实有纱锭2. 4万枚,布机248台,发电机装机容量1650千瓦。
% W6 x, h) I9 x% h5 F& Z' u( I
; z0 e; {/ [( B7 Y  E1943年10月,湖南省政府、省银行、湖南第一纺织厂、交通银行、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以及实业界人士等共同投资组成三湘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衡阳市东阳渡建设湖南第三纺织厂,规模为纱锭5000枚。1944年6月,部分建成投产。同年12月,日军入侵,该厂迁至四川长寿,称为湖南第三纺织厂长寿分厂,1945年8月开出纱锭1200枚,生产的红“寿”字棉纱,畅销西南各省。抗战胜利后,公司股东会议决定迁湘复厂,选定长沙原湖南第一纺织厂旧址为厂址,建立裕湘纺织厂。1949年元旦投产,安装英制纱锭9912枚,实际只开出一半。
2 B2 y, B5 j% M9 _7 a7 {" }; q
" z5 G/ f; M" ^5 p6 x0 F! M抗日战争期间,省内外工商业者在省内还办了一些小型棉纺织厂,所用 纺 纱 机 大部分为第一纺织厂西迁时沉没在沉江中的残旧设备。其中,辰溪民营利生纱厂稍具规模,有纱锭1972枚。该厂由万利织布厂(1938年由外省迁来常德,第二年迁沪溪浦市)和力生纱厂(1940年创建于浦市)合并而成。抗战胜利后,两厂迁至辰溪合办,购买了已停办的抗战纺织机械厂的厂房与设备,定名为利生纱厂。其它小型民营纺织厂和公司,大部分在抗战胜利后外迁,或者因缺乏资金先后倒闭。
, X/ t# ^/ \' |: t. W6 X  o; W; X1 I  u1 L0 }7 y4 F' K&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2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近代印染工业的建立稍晚于棉纺织工业。1930年范仲廉、汪勋臣等集资 6万元在长沙组办福星机器染织厂,1931年10月开工,有职工64人,置有染机(铁制往复式)和烧毛、洗布、蒸布、润湿、轧光、整理、折布、接头、上浆、烘干等专用机具及锅炉、发动机等全套设备,年产色布4. 95万匹,产品行销湖南各地。30年代初,长沙尚有李玉松开设的裕湘机染厂。上述两厂在1938年的大火中均被烧毁。1940年长沙又有苏伯康开设的永和染厂,郭长锡等开设的华兴机染厂。两厂的设备均系裕湘机染厂焚毁后留存的废旧机具修理拼凑而成,1949年共产色布2.74万匹。
; @8 t9 h) Z/ T! }9 _0 c; F% K- S% M5 m9 a; e0 ~
湖南第一纺织厂于 1941年冬增建漂染部,购置染机 4台,烘干机、刮布机各 1台,踩石 9架,共投资法币200余万元,1943年11月竣工投产,当年生产色布3460匹。以后陆续添置设备,至1946年,色布产量增至5. 12万匹。1949年时已具有年产6万匹(约200万米)染色布的生产能力。当时只是用直接、硫化、还原类染料生产青布、蓝布、灰布、军黄布、海昌蓝斜纹布、阴丹士林平纹布等色布。
( L$ ]+ C3 ?/ S3 D8 L8 X6 E8 Q% O4 x' N
湖南近代纺织工业 , 从1912年筹建开始到 1936年,曾发展到 1家纺织厂和 2家染布厂,拥有纱锭5万枚、布机248台、染布2. 74万匹的能力。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搬迁、长沙大火,受到很大损失。到1949年末,共有纱厂3家(未含长寿分厂)、染厂(场)3家,拥有纱锭3. 52万余枚、附设布机248台、染布8. 74万匹的能力。
! l3 t- S& n4 t5 _; M2 B! O' e!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5 13: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